妊娠糖尿病是孕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葡萄糖耐量异常,发病与胎盘激素影响、胰岛素抵抗有关,诊断靠75gOGTT,对孕妇和胎儿有不良影响,需通过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管理,高龄、有家族糖尿病史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合理管理可减少不良影响保障母婴健康。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胎盘激素的影响: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如胎盘生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等,这些激素具有抗胰岛素的作用,会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在正常情况下,孕妇的胰岛细胞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来代偿这种抗胰岛素作用,但对于一些孕妇来说,其胰岛细胞的代偿功能不足,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引发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孕期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使胰岛素分泌量正常,其发挥的生物学效应也减弱,从而导致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使得血糖水平升高。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这种胰岛素抵抗现象更为明显。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其中任意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数值,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孕期并发症风险增加: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这是因为妊娠糖尿病会导致孕妇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血压的调节。同时,孕妇发生感染的几率也会升高,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这与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有关。
产后糖尿病风险增高:患过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5-10年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较高,所以这类孕妇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出现的糖尿病。
对胎儿的影响
巨大儿:高血糖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形成巨大儿。巨大儿会增加难产、产伤的风险,如肩难产、锁骨骨折等。
胎儿生长受限:如果妊娠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胎盘血管发生病变,影响胎盘的血流灌注,就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出现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体重的10个百分位。
胎儿畸形:妊娠早期高血糖可能会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神经管畸形等。
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可能出现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因为胎儿在宫内处于高血糖环境,刺激胰岛细胞增生,出生后脱离了高血糖环境,但胰岛素分泌仍较多,容易发生低血糖;而由于胎儿肺成熟受影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也会升高。
妊娠糖尿病的管理
饮食管理:根据孕妇的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一般建议孕妇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避免精制糖的摄入;蛋白质可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脂肪选择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同时,要少食多餐,将一天的饮食分为5-6餐,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运动管理:在医生的评估下,孕妇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一般建议孕妇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运动5次,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空腹运动。
血糖监测:孕妇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通过血糖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以便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药物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能达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因为口服降糖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而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相对安全。
特殊人群(孕妇)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高龄孕妇合并妊娠糖尿病后,胎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所以高龄孕妇在孕期更要严格进行血糖监测和管理,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生活方式:孕妇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因为精神紧张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
病史因素:如果孕妇有家族糖尿病史,那么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这类孕妇在孕期要更加重视妊娠糖尿病的筛查和管理,加强血糖监测和相关指标的检查。
总之,妊娠糖尿病是孕期需要重视的一种情况,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其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保障母婴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