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需监测生命体征与症状;休息与活动护理,依心功能分级安排休息并循序渐进指导活动;饮食护理,限制钠盐和水分摄入、保证营养均衡;用药护理,了解药物种类作用并观察用药反应;心理护理,评估并干预患者不良情绪;并发症预防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
症状观察:留意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水肿等症状。呼吸困难的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轻度呼吸困难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而重度呼吸困难可能在静息状态下也存在。咳嗽、咳痰的性质也很重要,若出现粉红色泡沫痰则高度提示急性左心衰。对于老年心衰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其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要仔细辨别。
休息与活动护理
休息安排:根据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来安排休息。心功能Ⅰ级患者可正常活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心功能Ⅱ级患者要增加休息时间,可适当从事轻体力活动;心功能Ⅲ级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可进行少量床边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对于儿童心衰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例如,心功能Ⅲ级的患者,白天大部分时间需卧床,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等,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活动指导:在心衰稳定期,可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量,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对于老年心衰患者,活动时要注意环境安全,避免在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儿童心衰患者在活动时,家长要在旁监护,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调整活动强度。
饮食护理
钠盐摄入:限制钠盐摄入是心衰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少于5克,严重心衰患者可少于3克。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例如,1克钠盐相当于约400毫克钠,应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心衰患者的钠盐摄入要根据其年龄和病情进行更精细的控制,因为儿童的肾脏功能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过高的钠盐摄入对儿童心衰的影响更为明显。
水分摄入:适当控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入量限制在1500毫升左右,但也要根据患者的出汗情况、尿量等进行调整。对于心衰伴有水肿的患者,严格控制水分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老年心衰患者由于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等原因,可能不太容易感知口渴,护理人员要主动提醒其控制水分摄入。儿童心衰患者的水分摄入同样需要精准控制,避免过多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营养均衡:保证患者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优质蛋白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等)。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对于食欲不佳的心衰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用药护理
药物种类及作用:常用的心衰药物有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等。利尿剂主要是通过促进排尿,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ACEI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肌重构,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但需注意其可能导致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用药观察:使用利尿剂时要观察患者的尿量、电解质情况,防止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因为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钾离子排出增多,低钾血症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使用ACEI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干咳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严重干咳可能需要更换药物。对于儿童心衰患者,由于其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用药时更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美托洛尔用于儿童心衰时,要关注其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计算合适的剂量范围。
心理护理
情绪评估:心衰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例如,可通过简单的交谈、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等方式来评估患者的情绪。对于老年心衰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因为其社交活动相对减少,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
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向患者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其治疗信心。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和关爱。例如,可以组织心衰患者之间的交流活动,让病情稳定的患者分享经验,帮助新入院的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对于儿童心衰患者,家长的情绪和态度对患儿有很大影响,要指导家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并发症预防护理
肺部感染预防: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以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心衰患者,肺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进行拍击。老年心衰患者由于咳嗽反射减弱,更要注重肺部护理。儿童心衰患者也要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收缩舒张运动,如踝泵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卧床的心衰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踝泵运动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帮助静脉血液回流。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都需要进行适当的下肢活动来预防血栓,但儿童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和合适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