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可由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年龄因素、疾病因素导致。先天因素中胎儿期母体气血不足会致胎儿先天气血不足;后天因素包含饮食摄入不足与吸收不良、情志不良、劳逸不当、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失血过多;年龄方面小儿因生长发育快且脾胃功能不全易气血不足,中老年脏腑功能衰退、患慢病易气血不足;疾病因素里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量耗气血,失血过多致气血不足。
一、先天因素
(一)胎儿期情况
在胎儿时期,如果母体气血不足,就可能影响胎儿的气血生成。例如,母亲在孕期营养不良,摄入的营养物质无法充分满足自身及胎儿对气血生成相关营养(如蛋白质、铁等)的需求,那么胎儿出生后就可能存在先天气血不足的基础。这种情况在一些早产或母亲孕期体质较弱的胎儿中更为常见,胎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生成的起始就受到影响。
二、后天因素
(一)饮食因素
1.摄入不足
长期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等会导致气血生成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例如,长期素食者,如果不能合理搭配植物性食物中营养的摄取,容易缺乏如肉类中含有的血红素铁等营养成分。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来生成气血,长期摄入不足会使气血生化无源。一般来说,正常人体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类、肉类、蔬菜、水果等以保证营养均衡,如果长期偏离合理的饮食结构,就会影响气血生成。
2.消化吸收不良
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导致气血不足。例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疾病时,胃肠的消化酶分泌减少或胃肠黏膜受损,食物的消化过程受阻,营养物质不能被有效吸收。如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损影响了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据相关研究,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中,气血不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为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直接影响了气血生成的物质基础。
(二)情志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状态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舒会导致肝失疏泄,而肝主调畅气机,气机不畅又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容易出现肝郁气滞的情况,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受阻则气血生成减少。现代心理学研究也发现,长期的不良情志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
(三)劳逸因素
1.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包括体力过度劳累和脑力过度劳累。体力过度劳累会损耗人体的气血,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身体能量消耗大,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就会导致气血亏虚。脑力过度劳累则主要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为长期用脑过度会使人体的气血集中于脑部,导致脾胃气血相对不足,影响脾胃的运化,进而影响气血生成。据统计,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群中,患气血不足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与脑力劳动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密切相关。
2.过度安逸
过度安逸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退。长期缺乏运动,人体的气机不畅,气血运行缓慢,导致气血生成和运行都出现问题。例如,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活动量极少,脾胃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弱,进而影响气血生成。中医有“久卧伤气”的说法,就是因为长期卧床导致气机不畅,气的生成和运行受到影响,从而引发气血不足。
(四)疾病因素
1.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会大量消耗人体的气血。以恶性肿瘤为例,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会与人体正常组织争夺营养,同时肿瘤患者往往伴有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情况,进一步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而且,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放化疗等也会对人体气血造成损伤,放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等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气血的生成。
2.失血过多
急性大量失血或慢性长期失血都会导致气血不足。例如,外伤大出血、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出血等。以月经过多为例,长期月经过多会使女性体内的血液流失过多,而血液是气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失血过多必然导致气血亏虚。据临床统计,有月经过多病史的女性中,气血不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群体。
三、年龄因素
(一)小儿时期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气血的需求相对较多,但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健全。如果喂养不当,如过早添加辅食不符合小儿的消化能力,或者小儿本身脾胃虚弱,就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例如,婴儿期如果奶粉冲泡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婴儿对营养的消化吸收,长期下来可能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而且小儿的脏腑娇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邪侵袭,一些外感疾病也会影响小儿的气血生成,如小儿反复感冒,会耗伤正气,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
(二)中老年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肾精也逐渐亏虚。中老年人群脾胃功能减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导致气血生成减少。同时,肾精亏虚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因为肾为先天之本,精能化气生血。例如,老年人常出现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就是脾胃功能衰退的表现,进而影响气血生成。而且中老年人群患慢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进一步加重气血不足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