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少弱精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基因缺陷)、内分泌因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雄激素异常)、感染因素(生殖道感染如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精索静脉曲张、免疫因素(自身免疫产生抗精子抗体)、环境因素(职业暴露中化学物质接触、高温环境,生活方式中吸烟饮酒、久坐缺乏运动)、其他因素(药物因素、年龄因素、全身系统性疾病)。
基因缺陷:一些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或缺陷也会引起少弱精症;比如编码促卵泡生成素受体(FSHR)的基因等发生突变可能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功能状态,研究发现特定基因位点突变的人群中少弱精症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有所升高。
内分泌因素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
促性腺激素缺乏:下丘脑病变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不足;或垂体病变引起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分泌减少都会影响睾丸生精功能,使精子数量减少及活力下降。例如垂体瘤患者可能存在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影响生精过程;有研究显示因下丘脑-垂体病变导致促性腺激素缺乏的患者中,部分会出现少弱精的表现。
雄激素异常:雄激素水平异常可通过影响生精细胞分化、发育等环节导致少弱精症;雄激素合成或作用异常时会干扰精子的发生过程,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可能存在雄激素代谢异常相关问题从而影响精子状态;临床检测发现部分少弱精症患者存在雄激素水平偏低或者雄激素受体功能异常等情况影响精子生成及活力维持。
感染因素
生殖道感染
附睾炎:附睾发生炎症会影响精子的成熟、储存和运输;病原体感染附睾后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损伤附睾上皮细胞等,影响精子在附睾内获得运动能力等;有研究报道附睾炎患者中约一定比例存在少弱精的情况,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症可影响前列腺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前列腺液是精液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一些酶类、营养物质等异常会影响精子的活力、代谢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少弱精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前列腺后引发炎症反应干扰精子微环境导致精子数量减少及活力下降。
精囊炎:精囊发生炎症会影响精浆成分及精子生存环境;精囊产生的精囊液是精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精囊炎时精囊液中炎性物质增多,影响精子存活、运动等;临床观察发现精囊炎患者合并少弱精症的情况并不少见病原体感染精囊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少弱精症发生。首先,精索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阴囊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生精功能因为睾丸生精适宜温度低于体温精索静脉曲张使局部温度升高破坏生精微环境;其次精索静脉曲张造成阴囊内静脉丛淤血,血液淤滞使睾丸组织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干扰精子发生过程;再者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影响雄激素的代谢等从而影响精子状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约40%-6O%存在少弱精症且病情越严重少弱精发生率越高。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男性自身产生抗精子抗体(AsAb)可导致少弱精症。AsAb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精子功能,如干扰精子的获能过程使精子无法获得受精能力;或者导致精子凝集影响精子运动等自身免疫产生AsAb机制可能与生殖系统外伤、感染等使血睾屏障破坏精子抗原暴露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据统计约10%-l5%的不育男性存在AsAb阳性且部分患者表现为少弱精情况。
环境因素
职业暴露
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可影响生精功能,如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等)、重金属(如铅、汞等)等化学物质会损害睾丸生精上皮细胞影响精子生成;有研究显示在化工行业长期接触相关化学物质的人群中少弱精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高温环境: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会影响精子生成,如长时间从事桑拿、高温车间工作等使阴囊局部温度升高超过精子耐受温度范围干扰生精过程;有报道从事高温作业人群中少弱精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饮酒:吸烟可影响精子质量,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损害生精细胞降低精子数量和活力;过量饮酒会干扰雄激素代谢影响睾丸生精功能导致少弱精等情况;研究发现长期大量吸烟者和酗酒者中少弱精症的比例较不吸烟不酗酒人群显著升高。
久坐、缺乏运动: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可导致阴囊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睾丸营养供应及代谢废物排出等进而影响精子生成及活力;有相关调查显示长期久坐工作人群中少弱精症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其他因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少弱精症,如一些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等)会直接损伤生精细胞影响精子生成;一些治疗精神病的药物、部分抗生素等也可能对精子产生不良影响;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关注药物对生殖系统的潜在影响。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生殖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精子质量也会逐渐下降,35岁以上男性少弱精症发生率相对升高,这与年龄相关的生殖细胞老化、生精相关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全身系统性疾病: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也可影响少弱精症发生,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等多种机制可影响睾丸生精功能导致精子数量减少及活力下降;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也会通过影响内分泌等环节干扰精子发生过程引发少弱精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