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泄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与初步评估(询问性生活情况、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依据国际标准,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夫妻性沟通训练)、行为治疗(挤压法、停-动法)、药物治疗(局部外用、口服)、手术治疗(阴茎背神经切断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各环节需综合考虑其特点。
一、病史采集与初步评估
1.详细询问性生活情况
了解患者的性交频率、每次性交从插入到射精的时间,这是判断早泄的重要依据。要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性生活时间的影响,例如年轻男性可能因性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射精较快,但随着性经验积累可能逐渐改善;而中老年男性可能因身体机能变化等原因出现早泄相关问题。同时要询问是否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因为心理因素在早泄的发生中占比较大,不同性别患者可能因社会角色等差异导致心理因素影响不同。还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等)、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病史可能影响早泄的发生和诊断。
2.一般体格检查
检查外生殖器情况,包括阴茎的发育、睾丸的大小质地等。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外生殖器的正常发育情况有不同的标准。例如青春期男性外生殖器的正常发育是后续正常性功能的基础,若存在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可能与早泄相关。同时检查神经系统,包括会阴部感觉、阴茎背神经感觉等,了解神经反射情况,因为神经因素也是导致早泄的重要方面。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检测性激素水平,如睾酮、雌激素等。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有正常范围。例如男性睾酮水平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若睾酮水平异常可能影响性功能导致早泄。还可检测血糖、泌乳素等指标,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可通过影响神经、血管等导致早泄。
尿液检查:排查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引起早泄相关症状,不同性别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等有一定差异,通过尿液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因素。
2.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检测阴茎背神经的传导速度等指标,评估神经功能。对于怀疑神经因素导致的早泄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指标正常范围不同,例如年轻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相对较快,若出现异常减慢可能提示神经病变导致早泄。
三、诊断标准
1.国际早泄诊断标准(IIEF-5等工具辅助)
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IIEF-5)等相关量表评估,同时结合患者的性生活时间等情况。一般来说,阴茎插入阴道之前、过程中或插入后不久,以及未获性满足之前仅仅由于极小的性刺激即发生持续的或反复的射精,并且这种情况持续3个月以上可初步考虑早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应用诊断标准时要综合考虑其生理和心理特点,例如年轻男性可能在性活动初期出现偶尔射精较快不能直接诊断为早泄,需要观察一定时间并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四、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早泄患者适用。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对性的错误认知,例如让患者了解正常的性反应过程等。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可根据其社会角色等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认知行为干预。比如男性患者可能因社会对男性性功能的期望等产生焦虑,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缓解焦虑情绪,改善早泄症状;女性患者可能因对性的误解等影响男性伴侣的性功能,通过心理治疗帮助双方正确认识性,改善性生活质量。
夫妻性沟通训练:鼓励夫妻之间加强性沟通,了解彼此的性需求和感受。夫妻双方共同参与,针对早泄问题进行交流,寻找适合双方的性生活方式。不同年龄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在夫妻性沟通训练中可能面临不同问题,例如新婚夫妇可能需要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性沟通模式,而中老年夫妇可能因长期的性生活习惯等问题需要重新调整沟通方式以改善早泄情况。
2.行为治疗
挤压法:在性交过程中,当男性感觉即将射精时,女方用拇指放在阴茎冠状沟的上下方,食指和中指放在阴茎系带部位,轻轻挤压4-5秒,可缓解射精反射。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年龄和性别的早泄患者,但需要患者和伴侣之间的配合练习。
停-动法:男方即将射精时停止刺激,待兴奋感消退后再继续刺激,反复训练以延长性交时间。不同年龄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不同,在进行停-动法训练时要注意频率和强度,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可以承受较频繁的训练,而中老年患者需要适当调整训练节奏。
3.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药物:如复方利多卡因凝胶等局麻药物,通过涂抹在阴茎表面降低阴茎敏感度。对于不同年龄和皮肤敏感性的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反应,例如儿童皮肤娇嫩,一般不建议使用局部外用的局麻药物治疗早泄。
口服药物:目前常用的如达泊西汀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等情况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使用口服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手术治疗
阴茎背神经切断术:对于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无效的严重早泄患者可考虑,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可能导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在考虑手术治疗时要充分权衡利弊,例如年轻患者一般更倾向于保守治疗,而中老年患者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身体状况允许时可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后决定是否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