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电信号从心房传导至心室过程出现延迟或阻滞,病因多样不同年龄段常见病因有别,分为一度、二度(Ⅰ型、Ⅱ型)、三度,诊断靠心电图等,一度及二度Ⅰ型无明显症状时针对基础病因治疗并定期复查,二度Ⅱ型及三度心室率过慢有症状时需干预如植入起搏器,儿童患者要关注生长发育等,老年患者需综合基础疾病情况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一、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从心房传导至心室的过程中出现延迟或阻滞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由窦房结产生,然后依次传导至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最终引起心室收缩。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时,这个传导过程受到影响。从病因来看,有多种因素可导致,比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影响心肌血液供应,可能引发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病患者,心肌本身发生病变,也可能干扰电信号的传导;还有一些先天性的心脏结构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另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也可能诱发房室传导阻滞。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病因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能更多与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等有关,而老年人则往往与冠心病等退行性病变相关。
二、房室传导阻滞的分类及表现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仅表现为PR间期延长,心电图上PR间期超过0.20秒,但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多在体检做心电图时被发现。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对心脏的整体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生活方式上通常也没有特殊的严格限制,但需要定期随访心电图,观察PR间期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有进展为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又可分为二度Ⅰ型(文氏型)和二度Ⅱ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则是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患者可能会有心悸、心跳暂停感等症状,尤其是在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以及心电图的动态改变,生活中要避免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也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完全分离,P波与QRS波群毫无关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患者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心室率过慢时可出现头晕、乏力、黑矇,严重时甚至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等。儿童患者如果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心脏射血不足会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情况。
三、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通过心电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到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PR间期的变化等情况,从而确定房室传导阻滞的类型。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在一天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症状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动态心电图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进行综合判断,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有冠心病病史、是否服用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药物等。
四、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措施
(一)针对一度及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如果没有明显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基础病因进行治疗,比如积极治疗冠心病,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二)针对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当心室率过慢,出现明显症状或有发生严重心律失常风险时,需要进行干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心脏功能和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更要谨慎处理。一般会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通过起搏器来代替心脏自身较慢的节律,维持正常的心跳,保证心脏的有效射血。在植入起搏器前,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植入后,要注意起搏器的护理,避免撞击植入部位,定期到医院随访,检查起搏器的功能等。对于老年患者,植入起搏器也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术后同样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接触强磁场等可能影响起搏器功能的因素。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心脏射血不足可能影响身高、智力等发育。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密切监测心脏功能的变化。在生活中,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同时,要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情况。比如在使用药物治疗其他基础疾病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房室传导阻滞产生的影响。在生活方式上,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压、血糖,遵循低盐、低糖饮食原则,适度运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并且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头晕、黑矇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