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精症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致染色体异常影响精子;内分泌因素中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致精子活力下降;感染因素里生殖道或病毒感染引发炎症损伤精子;精索静脉曲张使阴囊温度升高、代谢废物积聚影响精子;免疫因素中自身免疫产生抗体或免疫隔离屏障破坏攻击精子;环境因素里物理因素的高温、辐射及化学因素的化学物质影响精子;生活方式因素中不良饮食、吸烟酗酒、久坐缺乏运动不利精子;年龄因素致35岁以上男性弱精症发生率高;还有精索静脉曲张以外血管病变及全身性疾病等也会引发弱精症。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缺陷可能导致弱精症,例如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异常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发育和功能,这种情况在男性不育患者中并不少见,研究表明部分染色体异常的男性会出现精子活力低下的表现。
二、内分泌因素
1.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减少,会影响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进而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和雄激素的分泌。FSH主要作用于生精上皮,促进精子的生成,LH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雄激素对于维持精子的正常活力至关重要。当该轴功能出现问题时,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例如,垂体瘤患者可能存在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影响精子的质量。
2.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会影响生殖内分泌功能。甲状腺激素参与精子的生成和成熟过程,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干扰生殖内分泌的平衡,导致精子活力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活力,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弱精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感染因素
1.生殖道感染:
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是导致弱精症的常见原因。例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生殖道后,会引起精液的炎症反应,炎症会释放有害物质,如氧自由基、炎症因子等,这些物质会损伤精子膜,影响精子的运动能力和活力。同时,感染还可能导致精液的理化性质改变,如pH值异常等,不利于精子的存活和活动。
2.病毒感染:
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较为常见,约20%的腮腺炎患者会发生睾丸炎,这会导致睾丸生精功能受损,进而出现精子活力下降。此外,其他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也可能通过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而导致弱精症。
四、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是引起弱精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精索静脉曲张时,阴囊内温度升高,静脉回流受阻,睾丸局部缺氧,代谢废物积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和精子的活力。研究显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约有40%-80%存在弱精症,通过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后,部分患者的精子活力可以得到改善。
五、免疫因素
1.自身免疫:
男性自身免疫产生抗精子抗体(AsAb),AsAb可以与精子表面结合,影响精子的运动能力,干扰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过程。例如,睾丸外伤、手术或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产生,使机体产生抗精子抗体,从而引起弱精症。
2.生殖系统免疫隔离屏障破坏:
睾丸的免疫隔离屏障被破坏时,也会引发免疫反应攻击精子。如输精管结扎术后,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睾丸炎,产生抗精子抗体,影响精子的活力。
六、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如长时间洗热水澡、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等,会使睾丸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活力。另外,长期接触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也会对精子的DNA造成损伤,导致精子活力下降。
2.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苯、甲醛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发育过程。例如,某些农药中的有机磷成分会干扰精子的代谢过程,导致精子活力降低;长期接触苯类物质的工人,其精液质量往往较差,弱精症的发生率较高。
七、生活方式因素
1.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挑食、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某些营养素如锌、硒等,会影响精子的活力。锌是精子代谢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参与精子的能量代谢和细胞膜的稳定性;硒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精子免受氧化损伤。如果饮食中缺乏这些营养素,就容易出现弱精症。例如,长期素食的人群如果不注意补充锌、硒等元素,患弱精症的风险可能增加。
2.吸烟酗酒:
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活力,烟草中的成分可以导致精子畸形率增加,活力下降。酗酒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酒精会干扰雄激素的代谢,同时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等会对精子造成直接的毒性作用,导致精子活力降低。研究表明,长期吸烟酗酒的男性患弱精症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不酗酒的男性。
3.久坐、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会使阴囊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不利于精子的生成和存活。同时,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素质往往较差,身体的代谢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精子的活力。例如,办公室久坐的人群,如果不注意适当运动,患弱精症的可能性会增加。
八、年龄因素
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精子的质量也会逐渐下降。一般来说,35岁以上的男性弱精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睾丸的生精功能逐渐减退,精子的DNA损伤率增加,同时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生殖内分泌功能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从而导致精子活力下降。
九、其他因素
1.精索静脉曲张以外的血管病变:
如睾丸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会影响睾丸的血液供应,导致睾丸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活力。
2.某些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会影响神经和血管功能,包括生殖系统的神经和血管,进而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活力。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弱精症的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