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发病原因复杂,涉及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及其他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包括机体免疫失衡及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联;遗传因素有遗传易感性及对发病年龄、病程影响;环境因素涵盖过敏原接触、感染、物理因素及其他如精神、化学物质等因素;其他因素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方面影响。
一、自身免疫因素
1.机体免疫失衡: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例如,体内可产生针对自身免疫球蛋白E(IgE)或肥大细胞等相关自身抗体。以自身针对IgE的抗体为例,这种抗体的存在可能会持续刺激肥大细胞等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等,从而引发荨麻疹症状。自身免疫因素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荨麻疹患者中更为明显。
2.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慢性荨麻疹合并存在。比如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研究发现,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群中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就是因为自身免疫因素的相互影响。
二、遗传因素
1.遗传易感性:遗传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荨麻疹的易感性相关。例如,一些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若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个体就更容易发生慢性荨麻疹。家族中有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人群,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这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不同种族之间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可能也存在一定遗传差异相关因素,但具体的遗传模式和相关基因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2.遗传对发病年龄及病程的影响: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年龄及病程特点。一些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可能在较年轻时就发病,并且病程相对较长,难以自行缓解。这是因为遗传决定了个体的免疫系统基础和对相关致病因素的反应方式,使得这些个体更容易持续处于免疫异常激活状态,导致荨麻疹症状反复出现。
三、环境因素
1.过敏原接触:环境中的过敏原是引发慢性荨麻疹的常见因素之一。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不同季节的花粉,如春季的杨树、柳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尘螨、动物皮屑等;食物性过敏原,如鱼虾、蟹、牛奶、鸡蛋等。当个体反复接触这些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反应,引发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从而导致荨麻疹发作。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群,若长期处于有尘螨的环境中,如卧室灰尘较多、未能良好清洁的环境等,就容易反复出现慢性荨麻疹症状。
2.感染因素:某些感染也是慢性荨麻疹的诱发因素。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有一定关联。研究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荨麻疹症状有所改善。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引发慢性荨麻疹。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炎症介质,进而引发荨麻疹。例如,在病毒感染急性期或恢复期,部分患者会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且持续时间较长,发展为慢性荨麻疹。
3.物理因素:一些物理因素也可诱发慢性荨麻疹。比如皮肤受到摩擦、压力,可引发压力性荨麻疹;皮肤暴露在冷、热等刺激下,可导致寒冷性荨麻疹或热性荨麻疹等。以寒冷性荨麻疹为例,当皮肤接触冷空气、冷水等寒冷刺激后,局部皮肤会出现风团、红斑等荨麻疹表现。这是因为寒冷刺激导致皮肤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相应症状。不同个体对物理因素的耐受阈值不同,一些阈值较低的个体就更容易因物理因素诱发慢性荨麻疹。
4.其他环境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影响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精神压力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失衡,从而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此外,一些化学物质的接触,如某些化妆品、洗涤剂中的化学添加剂等,也可能成为慢性荨麻疹的诱发因素,但相对来说这类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四、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儿童时期,慢性荨麻疹可能与感染因素关系较为密切,如病毒感染等。而在成年人中,自身免疫因素、过敏原接触等因素相对更为常见。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感染的易感性较高,所以感染诱发儿童慢性荨麻疹的情况相对较多。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免疫相关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同时成年人面临的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接触等情况也更为复杂多样,这些都导致不同年龄阶段慢性荨麻疹发病原因的差异。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慢性荨麻疹在男女中的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例如,在妊娠期,部分女性可能会新发慢性荨麻疹,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妊娠期机体免疫状态、激素水平变化等多种因素相关。妊娠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免疫功能也会发生一定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从而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而在其他非妊娠期阶段,男女在慢性荨麻疹发病原因上的差异并不十分突出,但整体发病机制仍遵循上述的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模式。
3.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相关联。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处于免疫紊乱状态,增加慢性荨麻疹的发病风险。缺乏运动也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御能力减弱,从而容易诱发慢性荨麻疹。此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高糖饮食等,也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间接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
4.病史因素:既往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发生慢性荨麻疹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这些过敏性疾病往往与机体的过敏性体质相关,存在共同的免疫病理基础。例如,特应性皮炎患者本身就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和免疫失衡,在此基础上更容易发生慢性荨麻疹。既往有慢性荨麻疹病史的患者,由于机体已经处于免疫激活状态,再次接触相关致病因素时,更容易再次引发荨麻疹症状,且病程可能更容易迁延不愈,进入慢性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