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有眩晕感及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平衡失调等伴随症状,其病因包括耳部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及其他因素(如心血管疾病、颈椎病、精神心理因素),不同病因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表现及易发情况。
一、眩晕症的症状
(一)眩晕感
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晃动或倾斜,这种眩晕感可突然发作,也可逐渐出现,持续时间不一,短则数秒,长则数小时甚至数天。例如,部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头部位置改变时会突发短暂的强烈眩晕。不同年龄人群眩晕感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出烦躁、哭闹不安等;老年人可能因平衡功能本身较弱,眩晕时更容易摔倒。
(二)伴随症状
1.恶心、呕吐:是眩晕症常见的伴随症状,由于前庭受到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胃肠道反应。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发生眩晕时都可能出现,且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尤其需要关注儿童和老年人的水电解质平衡。
2.耳鸣、听力下降:部分眩晕症患者会伴有耳鸣,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同时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例如梅尼埃病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及波动性听力下降,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中相对多见,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3.平衡失调:患者行走或站立时感觉不稳,容易摔倒。老年人本身平衡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若发生眩晕则平衡失调情况更明显,增加了骨折等外伤风险;儿童平衡系统发育不完善,眩晕时平衡失调可能导致磕碰等意外。
二、眩晕症的病因
(一)耳部疾病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是由于耳石脱落后移位,当头部位置改变时,刺激半规管,引起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耳石容易发生移位,但年轻人也可能因头部外伤等因素诱发。
2.梅尼埃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显著差异,但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3.前庭神经炎:常因病毒感染引起,前庭神经发生炎症,导致眩晕。各年龄均可发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诱发,儿童在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如冬季等相对更易患病。
(二)神经系统疾病
1.脑血管疾病:如后循环缺血、脑梗死、脑出血等。老年人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由于脑血管粥样硬化等原因,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变导致眩晕。例如后循环缺血可引起脑干、小脑等部位缺血,从而出现眩晕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肢体麻木、无力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2.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等,肿瘤压迫前庭神经等结构,导致眩晕。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相对较少见,肿瘤逐渐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三)其他因素
1.心血管疾病:如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低血压患者在体位改变时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引发眩晕;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时也可能出现眩晕症状。老年人本身心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心血管疾病影响出现眩晕。
2.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姿势不良的人群,如办公室工作人员等,中老年人因颈椎退变等原因,更容易患颈椎病进而引发眩晕。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诱发眩晕,称为心因性眩晕。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眩晕相对较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