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峡炎会传染,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不同病原体致的急性咽峡炎传染性有别,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感染风险和特点各异,可通过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来预防其传染。
一、不同病原体导致的急性咽峡炎的传染性情况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引起疱疹性咽峡炎,是常见的导致急性咽峡炎的病毒类型,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方式传播,在儿童群体中更容易造成聚集性发病,比如在幼儿园等儿童密集场所,一旦有患儿患病,很容易在儿童之间相互传播。
埃可病毒:由其引起的急性咽峡炎也具有传染性,传播方式与柯萨奇病毒类似,可在人群中造成传播,尤其在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中更易受到感染。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较为常见的细菌性病因,也具有一定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比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细菌,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密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也可能导致传播,在拥挤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学校等,容易出现传播情况。
二、不同人群感染急性咽峡炎的风险及特点
儿童群体: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感染急性咽峡炎。在幼儿园等集体生活环境中,儿童之间密切接触频繁,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机会增多,所以儿童患急性咽峡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且一旦有患儿,容易在儿童群体中快速传播。例如,某幼儿园中有一名儿童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其他儿童很可能相继被感染。
成年人:成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强,但在接触到传染源时也可能被感染,尤其是本身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感染风险会增加。比如长期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由于自身免疫力受到影响,相比健康成年人更易感染急性咽峡炎,且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也容易受到急性咽峡炎的感染。如果老年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感染急性咽峡炎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等。
三、预防急性咽峡炎传染的措施
隔离传染源:对于患有急性咽峡炎的患者,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应适当隔离,避免其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例如,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在家休息,避免去幼儿园或学校,直至病情痊愈。
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呼吸道防护: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或周围有急性咽峡炎患者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通过飞沫传播感染的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前、进食前、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此外,要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病毒或细菌通过手部接触传播到呼吸道的机会。
保持环境通风: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学校、幼儿园等,更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易感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可以通过加强营养、适当锻炼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例如,儿童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老年人应注意饮食均衡,适度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如散步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急性咽峡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