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中医调理(中药方剂、针灸推拿)、饮食调理(选择合适食物、规避禁忌食物)、生活方式调整(作息规律、适度运动)来调理脾虚,中医调理中不同年龄人群用药、针灸推拿有相应注意事项,饮食调理要根据不同人群合理选择食物与规避禁忌,生活方式调整需不同年龄人群均养成良好作息与适度运动习惯。
一、中医调理
(一)中药方剂
1.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等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调节胃肠运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小儿可根据体重等适当减量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2.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有益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等。在临床应用中,不同性别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根据个体体质等情况调整用药。
(二)针灸推拿
1.针灸:可选取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进行针刺。脾俞、胃俞是脾、胃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针刺可调理脾胃功能;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中脘是胃之募穴,可健运脾胃。对于儿童进行针灸时,要选择细针,手法轻柔,避免患儿紧张恐惧。成人可根据耐受情况适当调整针刺强度等。
2.推拿:对于脾虚患儿,可采用摩腹、捏脊等推拿手法。摩腹时,以掌心着力,顺时针方向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捏脊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起脊柱两侧皮肤,自下而上交替捻动向前推进,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体质。成人也可通过这些推拿手法来改善脾虚状况,但要注意力度等适宜。
二、饮食调理
(一)食物选择
1.谷物类:粳米、山药等。粳米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煮成粥食用;山药既是食物又是中药,能补脾胃、益肺肾,可炖汤或蒸煮后食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小儿可将山药制成泥状等方便食用,成人则可多样化烹饪。
2.蔬菜类:南瓜、胡萝卜等。南瓜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等功效,可炒食、蒸食等;胡萝卜能健脾和胃、滋肝明目,可凉拌、炒菜等。不同性别患者均可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食用这些蔬菜,但要注意适量。
3.肉类:鸡肉、鲫鱼等。鸡肉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功效,可炖汤等;鲫鱼能健脾利湿,可清蒸等。在食用肉类时,要注意烹饪清淡,避免过于油腻,不同年龄人群根据自身消化能力等适量摄入。
(二)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会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脾虚症状;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等不易消化,会增加脾胃负担;辛辣食物如辣椒等会刺激脾胃,影响脾胃功能。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意规避这些食物,例如儿童要限制零食中此类食物的摄入,成人也要自觉控制。
三、生活方式调整
(一)作息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脾虚的调理很重要。成年人一般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则需要根据年龄保证相应时长的睡眠,如婴幼儿需睡12-14小时等。良好的作息能让脾胃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不同年龄人群都应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避免熬夜等不良作息行为。
(二)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例如散步,成年人可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如玩耍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耗伤正气。不同性别患者均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女性可选择瑜伽等相对柔和的运动,男性可选择慢跑等运动,但要结合自身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