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手脚冰凉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及特殊人群情况导致。生理性因素包括末梢循环差、环境温度与体感温度差异;病理性因素有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血管性疾病;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关注贫血和保暖,女性与月经周期、过度减肥等有关,老年人要警惕血管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且基础代谢率低易出现该情况,不同人群需针对性关注与处理。
一、生理性因素
(一)末梢循环差
夏天人体外周血管处于相对扩张状态,但部分人群尤其是儿童、女性,本身末梢血液循环相对较弱。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外周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影响,可能会使外周血管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性存在一定特点,在夏天时仍可能出现手脚冰凉情况。这是因为末梢部位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到达手脚需要经过较长的路径,当整体血液循环状态稍有不足时,手脚部位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就会感觉冰凉。
(二)环境温度与体感温度差异
夏天环境温度较高,但如果处于空调温度过低、吹风扇直吹等情况时,人体皮肤表面散热过快,而身体核心温度调节需要一定时间,会导致手脚等外周部位温度相对较低。比如长时间在温度调至很低的空调房间里,皮肤表面热量迅速散失,而手脚暴露在外,就容易出现冰凉感。
二、病理性因素
(一)贫血
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会使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夏天人体代谢相对旺盛,组织器官需要更多氧气供应,而贫血时氧气输送不足,手脚等外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就可能出现冰凉现象。贫血患者除手脚冰凉外,还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表现,不同类型贫血还有其各自特征性表现,如缺铁性贫血可能有异食癖等表现。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产热。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代谢率降低,产热不足,就会出现怕冷、手脚冰凉等表现,即使在夏天也可能有此症状。患者还可能伴有乏力、嗜睡、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表现。
(三)血管性疾病
如雷诺综合征,在夏天由于温度变化等因素刺激,可引起四肢末端血管痉挛,导致手脚冰凉,一般还会伴有手指或脚趾皮肤颜色的改变,先苍白、继而青紫、最后潮红等表现。另外,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导致四肢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手脚部位的血液供应,也会出现夏天手脚冰凉情况,可能还会伴有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三、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夏天手脚冰凉需关注是否有贫血、保暖不当等情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存在挑食、营养不良等情况易引发贫血导致手脚冰凉;同时儿童自我保暖意识较差,若穿衣过少或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也会出现手脚冰凉。家长要注意给儿童合理穿衣,保证营养均衡,观察儿童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必要时就医检查。
(二)女性
女性夏天手脚冰凉除了可能与生理性外周循环特点、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相关外,月经周期等因素也可能有影响。在月经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手脚冰凉情况加重。同时,女性如果过度减肥,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也容易出现贫血等情况进而引起手脚冰凉。女性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穿着,保持营养均衡,关注自身激素变化及身体整体健康状况。
(三)老年人
老年人夏天手脚冰凉要警惕血管性疾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问题。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出现血管病变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可能会有生理性减退情况。另外,老年人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产热能力较弱,也更容易出现手脚冰凉。老年人要定期体检,关注自身血管及甲状腺等方面健康状况,注意保暖,适当进行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