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分儿童和成人在消化系统、身体状况有不同症状,调理可通过饮食(儿童吃健脾食物、成人规律饮食吃健脾食物并避免肥甘厚味)、生活方式(儿童保证睡眠、适当户外活动,成人保持作息、适当运动、注意腹部保暖)、中医(儿童由专业人员小儿推拿,成人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或遵医嘱服健脾中药方剂)来进行。
一、脾虚的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方面
儿童:婴幼儿脾虚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奶量较平时明显减少,还可能有腹胀,肚子看起来鼓鼓的,排便也可能异常,如大便稀溏、次数增多等,部分孩子会有呕吐情况,尤其是进食后容易出现。学龄儿童可能表现为挑食、偏食,消化不良,吃了稍微油腻或不好消化的食物后就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
成人:一般会有食欲减退,不想吃东西,进食后感觉胃部胀满不适,有的还会出现胃痛,疼痛性质多为隐隐作痛,空腹时可能更明显。大便也可能不正常,如大便溏薄,黏腻不爽,排便不尽感,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等。
(二)身体状况方面
儿童:面色萎黄,没有光泽,头发稀疏发黄,生长发育可能比同龄孩子缓慢,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还可能经常疲倦,容易乏力,精神状态不佳,容易犯困等。
成人: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肢体倦怠,容易疲劳,稍微活动就感觉气喘吁吁。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提前或推后等月经不调的情况。
二、脾虚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
儿童: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做成山药粥,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与大米一起煮粥,口感好,孩子容易接受。还有小米,小米健脾和胃,熬成小米粥,适合脾胃虚弱的孩子食用。避免给孩子吃过多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如冰淇淋、油炸食品、辣椒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负担。
成人:饮食上要规律,定时定量进餐。可以多吃健脾的食物,如薏米,薏米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以用来熬粥,也可以与红豆一起煮成薏米红豆粥。芡实也是健脾的好食材,可做成芡实粥。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肥甘厚味,如肥肉、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损伤脾胃。
(二)生活方式调理
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睡眠对脾胃功能的恢复很重要,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睡眠11-13小时,学龄儿童每天需要9-11小时。另外,要让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注意根据季节和天气调整活动量,避免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活动过久,因为寒湿之邪容易伤脾。
成人: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每天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太极拳、慢跑、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因为寒邪入侵容易损伤脾胃阳气。
(三)中医调理方法
儿童: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来健脾,如补脾经,脾经位于小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每次推100-300次,有健脾和胃、补血生血的作用。还有揉板门,板门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揉板门,每次揉100-200次,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但小儿推拿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家长不可自行盲目操作。
成人: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来健脾,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足三里是健脾的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艾灸足三里可以温阳健脾。还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艾灸中脘穴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另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的中药方剂,如参苓白术散等,但要注意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按照医生的剂量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