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增多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原因包括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变化致排卵期白带增多,以及孕期雌激素和孕激素升高使白带量较孕前增多。病理性原因有阴道炎相关的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相关的急性和慢性宫颈炎,还有其他妇科疾病相关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不同疾病有其相应的致病因素、好发人群及白带等表现特点。
一、生理性原因
(一)月经周期相关
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月经周期的排卵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宫颈腺体分泌增加,导致白带量增多,质地稀薄、透明,呈拉丝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持续2-3天,与年龄、性别相关,女性在不同月经周期阶段均可能出现,生活方式对其影响较小,无特殊病史人群多为正常波动。
(二)孕期情况
怀孕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会刺激宫颈和阴道黏膜分泌更多黏液,导致白带量较孕前增多,这是为了适应妊娠状态的生理性改变,与女性怀孕这一特殊生理状态相关,年龄处于育龄期有怀孕可能的女性易出现,生活方式中孕期合理的作息等对其影响相对较小,有正常妊娠史的人群在孕期会有此表现。
二、病理性原因
(一)阴道炎相关
细菌性阴道病: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常见于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阴道灌洗等情况的女性,年龄多见于性活跃期女性,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等生活方式可诱发,有妇科炎症病史人群易复发。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灰白色,有鱼腥臭味,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多见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患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反复感染,生活方式中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可增加发病风险,有糖尿病病史等人群易患。白带特点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外阴瘙痒症状明显,瘙痒程度轻重不一。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经性交直接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性活跃期女性多见,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不注意公共卫生等生活方式可增加感染几率,有不洁性交史等人群易患病。白带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可伴有外阴瘙痒、性交痛等症状。
(二)宫颈炎相关
急性宫颈炎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于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如年龄较小(小于25岁)、有多个性伴侣、过早性交等情况的女性,生活方式中不注意性卫生等可诱发,有性传播疾病病史人群易发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可由病原体持续感染、宫颈损伤后修复过程中易受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导致,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宫颈损伤后未良好护理等可增加发病可能,有宫颈损伤病史等人群易患。白带可呈淡黄色或脓性,有时可伴有接触性出血。
(三)其他妇科疾病相关
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产后、流产后、宫腔操作后,病原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子宫内膜引起。产后女性、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等)的女性易发病,年龄多见于产后或宫腔操作后的女性,生活方式中产后卫生不佳等可增加感染风险,有宫腔操作病史等人群易患病。白带增多,可伴有下腹痛、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输卵管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可由宫颈炎等上行感染所致,性活跃期女性多见,年龄处于性活跃阶段的女性易发病,生活方式中不洁性生活等可增加感染几率,有妇科炎症病史人群易累及输卵管发病。白带增多,可伴有下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若病情迁延不愈可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等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