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期常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需专业医生全面评估诊断,有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方式。非药物包括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家庭行为管理)、学校干预、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非首选,适用非药物干预不佳情况且需谨慎考量特殊人群,要综合多方面制定个性化方案,各方协作助孩子应对。
一、了解多动症
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等方面。
二、医学评估与诊断
专业评估: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神检查以及相关的心理测评等。例如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如在学校、家庭中的注意力情况、活动水平等,还可能借助注意力测试等专业工具来辅助诊断。
年龄与性别因素: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男孩患病率通常高于女孩,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女孩可能以注意缺陷为主的表现相对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动症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幼儿期可能更多表现为过度活动、难以安静等,学龄期则更突出学习上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症状,学习应对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的方法。比如教导孩子通过自我暗示等方式来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对于冲动行为可以学习延迟满足等技巧。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尤其对于学龄期儿童效果较好,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以逐步改善症状。
家庭行为管理:家长需要参与到孩子的治疗中,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和奖励机制。例如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且注意力集中时给予适当奖励,当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家长要保持耐心和一致性,不同年龄的孩子家庭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对于幼儿可能更侧重于建立简单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龄儿童则可以在学习和生活的规则制定上给予更多引导。
学校干预:学校老师要了解孩子的病情,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比如将孩子安排在靠近讲台等注意力容易集中的位置,给予孩子更多表现良好的鼓励机会,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参与学习。
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减少含糖量高、添加剂多的食物摄入。有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等表现,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和神经功能调节。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饮食需求不同,幼儿期要注重保证奶类、蛋类、蔬菜水果等的合理摄入,学龄儿童则要注意三餐的营养搭配,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供应以支持大脑活动。
运动:适当的运动对多动症孩子有益,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运动可以帮助孩子消耗过剩的能量,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适合的运动项目不同,幼儿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做亲子游戏等,学龄儿童可以参与学校的体育课程以及课外的运动社团活动等。
四、药物治疗(需谨慎考量)
适用情况:如果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评估和建议,药物治疗并非首选,尤其是低龄儿童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常用的药物有中枢兴奋剂等,但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孩子,如存在心脏疾病等情况,使用药物需要更加谨慎,医生会在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后决定是否使用药物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总之,有多动症的孩子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干预,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家长、医生、学校等要共同协作,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多动症带来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