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常见临床综合征,有周围性和中枢性分类及不同病因,表现为突发眩晕伴多种症状,诊断靠病史、体格及辅助检查,治疗分周围性和中枢性,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眩晕症的分类及常见病因
周围性眩晕
耳石症:多因耳石脱落后刺激内耳感受器引起。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内耳耳石容易发生退变,加上可能存在的头部外伤、耳部手术等因素,更易引发耳石症导致眩晕。
梅尼埃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生活中长期精神紧张、劳累等因素可能诱发梅尼埃病发作,多见于中青年人。
前庭神经元炎:常因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元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前庭神经元炎引发眩晕。
中枢性眩晕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容易出现中枢性眩晕。例如脑梗死患者是因为脑部血管阻塞,相应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了平衡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而导致眩晕。
肿瘤:颅内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与平衡感觉相关的神经结构。肿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不同部位的肿瘤引发眩晕的机制不同。
外伤:头部外伤可能导致颅内平衡相关结构受损,从而引起眩晕,有明确头部外伤史的人群需警惕。
眩晕症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突发的眩晕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还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眼球震颤等。例如梅尼埃病患者除了眩晕外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发作时眼球可出现左右摆动的震颤。
眩晕症的诊断方法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眩晕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比如询问患者眩晕是在头部位置改变时发作,还是在静坐时发作,有助于判断是周围性还是中枢性眩晕。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耳部、神经系统等。例如检查耳部有无病变,进行神经系统的平衡功能、肌力、肌张力等检查。
辅助检查
听力学检查:如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有助于判断是否为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像梅尼埃病患者会有典型的听力学改变。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眼震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可评估前庭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帮助发现颅内是否有病变,如脑血管疾病、肿瘤等。
眩晕症的治疗原则
周围性眩晕的治疗
耳石症:主要通过耳石复位治疗,根据不同的耳石位置选择不同的复位手法,复位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头部运动。
梅尼埃病:发作期可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使用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拉明等)、改善内耳循环药物(如倍他司汀等),间歇期可通过低盐饮食、避免劳累等减少发作次数。
前庭神经元炎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前庭功能恢复。
中枢性眩晕的治疗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需要根据病情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脑出血则根据出血量等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等采取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
特殊人群眩晕症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眩晕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内耳发育异常、感染等有关。儿童出现眩晕时需特别注意排查是否有颅内感染等严重疾病,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检查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眩晕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老年人在治疗眩晕时要兼顾其基础疾病,用药需谨慎,避免多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跌倒风险,家人应加强护理,帮助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时要缓慢、适度。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眩晕需谨慎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要首先排查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压等特殊情况导致的眩晕,尽量采取非药物的方法缓解症状,如保持良好的体位、适当休息等,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评估下进行安全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