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峡炎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细菌感染(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以及其他因素(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
一、病毒感染
1.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是引起急性咽峡炎较为常见的病毒之一,属于肠道病毒。该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托幼机构等儿童密集场所易造成传播。柯萨奇病毒感染后,会在咽部黏膜细胞内大量复制,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咽峡部出现疱疹等病变表现。
2.埃可病毒:
埃可病毒也是引发急性咽峡炎的病毒类型之一,同样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它感染人体后,会侵袭咽部组织,引发炎症,使得患者出现咽痛、发热等急性咽峡炎的相关症状。其感染的发生与个人卫生习惯以及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等因素有关,比如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且缺乏良好卫生防护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埃可病毒引起的急性咽峡炎。
3.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可引起急性咽峡炎。该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例如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包括亲吻、共用餐具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可能被激活,或者初次感染该病毒,从而侵犯咽峡部黏膜,导致局部出现疱疹、溃疡等病变,引发咽痛、吞咽困难等急性咽峡炎症状。
二、细菌感染
1.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导致急性咽峡炎的重要细菌病原体之一。该细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例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细菌,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峡部后,会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如链球菌溶血素、透明质酸酶等,这些物质会破坏咽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明显,有时可伴有发热、扁桃体化脓等症状。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更容易受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这与该年龄段人群的社交活动频繁、接触病原体机会增加等因素有关。
2.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也可引起急性咽峡炎。葡萄球菌可通过皮肤接触、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到咽部。当咽部黏膜有破损等情况时,葡萄球菌更容易侵入并引发感染。感染后会导致咽峡部出现炎症表现,如咽部充血、肿胀,患者可能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也可能出现局部化脓等情况。
三、其他因素
1.免疫力低下:
不同年龄人群的免疫力有所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相对成人更容易发生急性咽峡炎。例如婴儿期的儿童,其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减弱,而自身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较弱,所以更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急性咽峡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也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发生急性咽峡炎。此外,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人群,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力处于低下状态,咽部的防御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急性咽峡炎,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较慢。
2.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排放较多、雾霾天气频繁等,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会刺激咽部黏膜,降低咽部的抵抗力,增加急性咽峡炎的发病风险。另外,过度干燥的环境也不利于咽部黏膜的正常防御功能,干燥的空气会使咽部黏膜水分流失,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寒冷的环境会使咽部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影响咽部的免疫防御能力,从而增加急性咽峡炎的发生几率。
3.不良生活方式:
过度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咽部黏膜,破坏咽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咽部的抵抗力,使咽部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而引发急性咽峡炎。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对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和损害,影响咽部的免疫功能,增加患病风险。此外,缺乏锻炼、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人体整体免疫力下降,使得咽部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进而容易发生急性咽峡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