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受遗传、解剖、内分泌、免疫、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多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中夫妇染色体异常可致流产;解剖因素里子宫畸形、宫腔粘连会影响胚胎着床发育;内分泌因素中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干扰妊娠;免疫因素包含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同种免疫异常影响胚胎;感染因素有TORCH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危害胎儿;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会因自身代谢或血压问题增加流产风险。
解剖因素
子宫解剖结构异常
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等。子宫畸形会使子宫腔的形态发生改变,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环境。例如纵隔子宫,子宫腔内的纵隔会占据部分宫腔空间,导致胚胎种植面积减少,子宫肌层对胚胎的支持作用异常,从而增加流产风险。这种情况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病史的人群。
宫腔粘连:多因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感染等原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宫腔粘连会使宫腔容积减小,影响胚胎的着床和生长,进而引发习惯性流产。任何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都有发生宫腔粘连的可能,年龄并不是绝对的决定因素,但多次宫腔操作的女性风险相对更高。
内分泌因素
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分泌的孕酮对于维持妊娠至关重要。黄体功能不全时,孕酮分泌不足,不能为胚胎着床和发育提供良好的内分泌环境。女性的内分泌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增长可能导致黄体功能逐渐减退,从而增加习惯性流产的风险。尤其对于年龄偏大(如35岁以上)的女性,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均可影响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甲状腺功能异常在各年龄段女性中均可发生,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或既往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胚胎的发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后,妊娠过程中发生习惯性流产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且疾病的活动状态对妊娠的影响较大,病情控制不佳时流产风险更高。
同种免疫异常:母体对胚胎的免疫耐受异常,导致母体免疫系统攻击胚胎。例如,母胎界面的免疫平衡失调,封闭抗体缺乏等情况,会使胚胎得不到母体足够的免疫保护,从而引发流产。这种免疫因素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异常。
感染因素
TORCH感染: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孕妇感染这些病原体后,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流产。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感染TORCH病原体,但孕期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变化,感染风险有所增加,尤其是有接触感染源风险(如接触宠物、处于病毒流行环境等)的人群。
其他病原体感染:如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也可能与习惯性流产相关。这些病原体感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等,影响子宫内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有不洁性生活史或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感染相关病原体的风险较高,进而增加习惯性流产的可能性。
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未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胚胎的发育。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增加流产风险。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尤其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孕期糖尿病未良好控制时对妊娠的不良影响更为明显。
高血压:慢性高血压患者孕期血压控制不佳时,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供血不足,从而增加流产风险。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遗传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及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孕期高血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需密切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