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期有妊娠相关情况需处理的女性,首先要确认妊娠情况,评估身体状况,宫内妊娠可根据意愿选择继续或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分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异位妊娠则依情况药物保守或手术治疗,同时要考虑特殊人群如年轻女性、有基础疾病女性、多次人流史女性的不同情况,且无论是继续还是终止妊娠后都要给予避孕建议,选择合适避孕措施。
一、评估与检查
1.确认妊娠情况
通过超声检查明确宫内妊娠还是异位妊娠等情况。超声检查可以准确看到孕囊的位置、大小等,对于判断妊娠状态至关重要。不同孕周超声表现不同,一般怀孕5周左右可看到孕囊,6周左右可见胎芽及胎心搏动。
进行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动态观察hCG的变化,正常宫内妊娠时hCG会隔日翻倍增长,若增长缓慢或不升反降可能提示妊娠异常。
2.评估身体状况
了解既往人流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方式(如负压吸引术等)、术后恢复情况等。如果之前人流术后恢复不佳,如存在子宫内膜损伤严重、宫腔粘连等情况,再次妊娠面临的风险更高。
评估女性的一般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有基础疾病,需要综合评估妊娠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以及基础疾病对妊娠的影响。
二、不同妊娠情况的处理
1.宫内妊娠
继续妊娠
如果女性有继续妊娠的意愿,需要充分告知继续妊娠可能面临的风险。由于间隔时间短,再次妊娠发生流产、早产、胎盘异常(如胎盘前置、胎盘植入等)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人流术后子宫内膜尚未完全修复,再次妊娠时孕囊着床可能影响胎盘形成,增加胎盘植入的几率。需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包括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胎盘位置等,以及孕妇的血压、血糖等指标。
终止妊娠
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天的情况。药物流产是通过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来终止妊娠。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有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患、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期有皮肤瘙痒史等情况不宜选择药物流产。药物流产可能出现流产不全、阴道大出血等并发症,若出现这些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清宫处理。
人工流产:对于妊娠≥49天的情况,可选择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包括负压吸引术等。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如排除炎症等手术禁忌证。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预防感染,一般建议休息2周左右,保持外阴清洁,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2.异位妊娠
如果超声检查提示异位妊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异位妊娠包块较小,血hCG水平较低且无明显内出血等情况,可以考虑药物保守治疗,常用药物如甲氨蝶呤。但药物保守治疗需要密切监测hCG变化以及包块情况,若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内出血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输卵管开窗术、输卵管切除术等。
三、特殊人群考虑
1.年轻女性
年轻女性可能对再次妊娠的风险认识不足,需要给予充分的健康宣教,包括再次流产对身体的伤害、今后避孕的重要性等。要耐心向她们解释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各自的利弊,帮助其做出合适的决策。
2.有基础疾病的女性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合并高血压的女性,继续妊娠可能会加重高血压病情,需要在内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决定妊娠的去留。如果决定终止妊娠,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确保手术安全;如果决定继续妊娠,需要加强孕期血压监测和管理,严格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预防子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多次人流史女性
多次人流史女性再次妊娠面临的风险更高,如子宫内膜损伤更严重,发生胎盘粘连、植入等风险增加。在孕期需要更加密切的产前检查,加强对胎盘情况的监测。终止妊娠时也需要更加谨慎操作,减少对子宫的进一步损伤。
四、避孕建议
无论是选择继续妊娠还是终止妊娠,都需要在合适的时候给予避孕指导。对于近期无生育计划的女性,建议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如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口服短效避孕药需要按照规律服用,有效率较高,但需要注意其禁忌证,如有静脉血栓病史等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对于无禁忌证的女性是一种长效避孕方法,但如果有宫腔粘连等情况可能不适合放置宫内节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