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好发于中等大小、重心偏于一侧的囊肿,体位变化可诱发,会致囊肿血液循环受阻、充血肿胀甚至坏死感染等。有突发剧烈腹痛、腹部体征等表现,可通过病史、超声等检查诊断,需急诊手术治疗,育龄女性、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不同考虑。
一、定义与基本概念
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由于卵巢囊肿的蒂部发生扭转,导致囊肿的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卵巢囊肿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
二、发病机制
1.好发因素
囊肿性质与大小:通常中等大小(直径5-10cm)、重心偏于一侧的囊肿,如皮样囊肿等更容易发生蒂扭转。因为这类囊肿的重心偏移,在体位突然改变、剧烈运动等情况下,容易引发蒂部扭转。例如,女性在突然转身、跳跃等动作时,可能会诱发卵巢囊肿蒂扭转。
体位变化:当患者从睡眠中突然翻身,或从蹲位突然站起等体位发生较大变化时,可能导致囊肿的蒂部扭转。这是因为体位的改变会使囊肿的位置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引起蒂部扭转。
2.病理过程:卵巢囊肿蒂扭转后,首先影响的是囊肿的血液供应。蒂部扭转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囊肿充血、肿胀,进一步加重扭转后,动脉血流也会受阻,囊肿可能发生缺血、坏死,甚至破裂。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感染等并发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突发剧烈腹痛:这是最主要的症状,患者往往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的发生通常比较急骤,与体位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例如,患者在起床时突然感觉一侧下腹部剧痛。
腹部体征:腹部检查时可发现患侧下腹部有明显压痛,伴有肌紧张,有时可触及压痛性的肿块。如果扭转时间较长,还可能出现腹膜刺激征,表现为反跳痛等。
2.体征
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时可触及盆腔内有肿块,该肿块张力较大,有明显的压痛,特别是在移动子宫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四、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卵巢囊肿病史,近期体位变化情况等。结合患者突发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的症状,初步考虑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可能。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超声可以看到附件区有囊性肿块,并且可以观察到囊肿蒂部扭转的情况,如看到扭转的蒂部呈“漩涡征”等表现。超声检查无创,可作为初步诊断的重要手段。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超声诊断不明确的病例,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卵巢囊肿的蒂部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但MRI一般不作为首选的初步诊断方法,通常在超声等检查难以确诊时使用。
五、治疗原则
1.急诊手术治疗:一旦怀疑或确诊卵巢囊肿蒂扭转,应尽快进行急诊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复位扭转的蒂部,恢复囊肿的血液供应,并根据囊肿的情况决定是行囊肿剔除术还是患侧附件切除术。如果囊肿扭转时间较短,囊肿血运恢复良好,可能行囊肿剔除术;如果囊肿已经发生坏死,则需要行患侧附件切除术。
2.保守治疗的局限性:一般来说,卵巢囊肿蒂扭转很难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因为扭转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难以通过保守的药物等方法解决,所以一旦确诊,大多需要手术治疗。
六、特殊人群考虑
1.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如果出现突发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尤其是有卵巢囊肿病史的,应高度警惕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可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因为育龄女性的卵巢功能活跃,卵巢囊肿相对较常见,且蒂扭转会影响生育相关的卵巢组织,所以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也可能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但相对较少见。对于这类特殊人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由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手术的选择和操作需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在决定是否行附件切除术时,要权衡切除患侧附件对未来生育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在术后的护理等方面,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和身体恢复情况,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时,处理相对复杂。一方面要考虑孕妇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兼顾胎儿的安全。需要综合评估病情,尽快决定手术方案。手术操作要尽量轻柔,减少对子宫的刺激,避免引起流产或早产等不良后果。例如,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操作力度和范围,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