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褥疮需从创面评估分期入手,通过减压体位调整、创面清洁换药、营养支持、感染控制、物理治疗等进行治疗,同时在皮肤护理、营养管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做好温馨提示以促进康复。首先要全面评估创面并分期,接着进行减压与体位调整、创面清洁换药,保证营养摄入,根据感染情况控制感染,采用物理治疗辅助,还要注重老年人皮肤护理、营养管理及并发症预防。
一、创面评估与分期
1.评估内容:首先要对老年人褥疮的创面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创面的大小、深度、创面的感染情况(如有无脓性分泌物、异味等)以及周围皮肤的状况等。通过专业的检查手段准确判断褥疮所处的分期,不同分期的褥疮在治疗上有不同的重点和方法。例如,Ⅰ期褥疮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Ⅱ期褥疮则是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Ⅲ期为全层皮肤缺损,累及皮下组织但未穿透筋膜;Ⅳ期是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常涉及肌肉、骨骼等。
二、一般治疗措施
1.减压与体位调整
频繁翻身: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长期受压是导致褥疮的重要原因。要定时为老年人翻身,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更换体位,减轻局部持续受压情况。例如,可采用仰卧位、侧卧位交替的方式,侧卧位时可在身体两侧放置软枕等保持体位稳定,避免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
使用减压设备:可以使用气垫床、减压垫圈等辅助设备。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身体与床面的接触压力分布更均匀;减压垫圈可放置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部位,减轻局部压力。
2.创面清洁与换药
清洁方法: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洁溶液,如生理盐水等。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蘸取清洁溶液轻轻擦拭创面,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坏死组织等。对于轻度污染的创面,生理盐水清洁即可;如果创面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可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等进行冲洗,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创面。
换药频率:根据创面的情况调整换药频率。对于渗出较多的创面,可能需要每天换药;而对于清洁、感染风险低的创面,可适当延长换药间隔时间。换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创面二次感染。
三、营养支持
1.营养摄入要求: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弱等原因,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应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饮食。蛋白质有助于创面的修复,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可通过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和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补充;矿物质如锌等也对创面愈合有重要作用,可从坚果、海鲜等食物中获取。
2.特殊情况处理: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营养摄入不足的老年人,可能需要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营养。例如,经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保证机体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来促进褥疮的愈合。
四、感染控制
1.轻度感染处理:如果创面出现轻度感染,表现为局部轻微红肿、少量脓性分泌物等,可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抑制细菌生长。同时加强创面的清洁和换药,密切观察感染情况的变化。
2.重度感染处理:当创面出现重度感染,如伴有发热、创面大量脓性分泌物、坏死组织增多等情况时,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全身应用。同时,要加强创面的清创处理,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清创等操作。
五、其他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
紫外线照射: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杀菌消炎,促进创面愈合。但要注意照射的剂量和时间,避免过度照射对皮肤造成损伤。一般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下进行。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组织的修复。同样要注意照射距离和时间,防止烫伤老年人的皮肤。
六、特殊人群(老年人)护理的温馨提示
1.皮肤护理方面:老年人皮肤相对较薄、敏感,在进行翻身、清洁等操作时要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大对皮肤造成损伤。同时要保持老年人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尤其是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要及时清理,保持会阴部及臀部皮肤的干爽。
2.营养管理方面: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在提供营养支持时,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的摄入。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定期评估,根据情况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3.并发症预防方面:老年人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在治疗褥疮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例如,鼓励老年人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对于留置尿管的老年人,要做好尿道口的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