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发作期一般处理包括休息与取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通畅;针对病因处理有耳石症复位、梅尼埃病药物辅助、前庭神经元炎激素治疗及脑血管疾病紧急评估治疗;康复与预防包含平衡及前庭康复训练,还有生活方式调整与避免诱因来减少眩晕发作。
一、急性发作期的一般处理
1.休息与体位
患者应立即找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避免因眩晕导致摔倒受伤。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如老年人本身平衡功能较差,更要确保周围环境无障碍物。例如,有明确颈椎病病史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卧位,避免加重颈椎对血管神经的压迫而加重眩晕。
一般建议取仰卧位,头部保持相对固定,避免剧烈转动头部,因为头部的突然转动可能会刺激内耳感受器,进一步加重眩晕症状。
2.保持呼吸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无梗阻,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气道情况,因为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眩晕发作时可能因恶心呕吐等情况导致误吸风险增加。要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等,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证氧气供应,这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很重要,尤其是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良好的呼吸有助于维持心肺功能稳定。
二、针对病因的处理
1.耳石症引起的眩晕
复位治疗:这是耳石症快速治疗的关键方法。通过特定的复位手法,如Epley法、Semont法等,将移位的耳石复位到正常位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复位手法的操作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例如,儿童患者由于身体柔韧性和配合度的特点,复位手法的力度和角度需要更加轻柔精准;老年人可能存在关节活动度下降等情况,也需要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位方式。
2.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
药物辅助:可使用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拉明等,但需注意儿童和老年人的用药禁忌,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前庭抑制剂,老年人使用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同时,可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等,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缓解眩晕症状。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梅尼埃病患者,使用药物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使用倍他司汀时要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避免对血压产生过大波动影响基础疾病控制。
3.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的眩晕
激素治疗:早期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激素要非常谨慎,需权衡激素治疗的收益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等的患者,使用激素要注意保护胃黏膜等。同时,可配合使用前庭康复训练的前期准备,如让患者保持头部稳定等,为后续的康复训练做准备。
4.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
紧急评估与治疗:如果是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或脑出血引起的眩晕,需要立即进行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脑梗死患者,在符合溶栓指征的时间窗内(一般为发病后4.5小时内,对于某些患者可延长至6小时),可考虑溶栓治疗等;对于脑出血患者,要根据出血量等情况进行相应的降颅压、止血等治疗。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治疗上有不同特点,例如儿童脑血管疾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处理方式需更加谨慎;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时要综合考虑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
三、康复与预防
1.康复训练
平衡训练:在眩晕症状缓解后,可逐步进行平衡训练。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简单的游戏式平衡训练,如在平坦地面上走直线等,帮助其恢复平衡功能;老年人可选择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进行缓慢的平衡训练,如靠墙站立、原地踏步等。平衡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难度和训练时间,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再次眩晕发作的风险。
前庭康复训练: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眩晕的患者,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如眼球运动训练、步态训练等。例如,眼球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协调眼部和内耳前庭的功能,改善因眩晕导致的视觉-前庭协调障碍;步态训练则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经常需要行走的老年人,步态训练更为重要。
2.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作息调整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过咸、过油腻的食物,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饮食,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与眩晕的发生或复发相关。另外,要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尤其是有颈椎病病史或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因为不良姿势可能会影响颈部血管神经,诱发眩晕。
避免诱因:对于有明确诱因的眩晕患者,如耳石症患者要避免头部的剧烈晃动等特定动作;梅尼埃病患者要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可能诱发眩晕发作的物质。不同个体的诱因不同,需要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观察和避免,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对特定的气味敏感,要尽量避免接触相关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