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由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性眩晕、颅内肿瘤)、其他原因(如心血管疾病、眼源性眩晕、精神心理因素)引起,治疗包括病因治疗(针对不同耳部、神经系统疾病采取相应药物或手术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治疗和康复治疗),且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眩晕症的引起原因
(一)耳部疾病
1.梅尼埃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发病率可能相对略有差异。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同时伴有耳鸣、耳闷胀感和波动性听力下降。研究发现,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是梅尼埃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这种失衡可能由多种因素诱发,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影响内耳的正常生理功能。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一些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的半规管内游动。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受到刺激,就会引起强烈的眩晕,这种情况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可能与衰老导致耳石变性等因素有关。
(二)神经系统疾病
1.脑血管性眩晕: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性眩晕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后循环主要供应脑干、小脑等部位,当后循环的血管发生狭窄、闭塞等病变时,会导致这些部位的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言语不利、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例如,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的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腔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2.颅内肿瘤:某些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等,当肿瘤逐渐增大时,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影响内耳及相关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眩晕。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相对较为少见,肿瘤的生长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早期可能症状不典型,随着肿瘤增大症状逐渐明显。
(三)其他原因
1.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此类情况,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脏的正常节律受到影响,心搏出量降低,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发眩晕。
2.眼源性眩晕: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当眼睛不能正常协调运动或视物不清时,会通过视觉系统影响人体的平衡感,导致眩晕。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少年可能因不良用眼习惯导致屈光不正,而老年人可能因眼部疾病如白内障等引发眼源性眩晕。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可能引发眩晕,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长期的精神压力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平衡相关的神经调节,导致眩晕症状出现。
二、眩晕症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
1.耳部疾病相关治疗
梅尼埃病:在发作期可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使用前庭神经抑制剂(如地西泮等,但需注意其可能的嗜睡等副作用)、改善内耳循环药物(如倍他司汀等)。对于频繁发作、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内淋巴囊减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主要通过复位治疗,根据不同的半规管类型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如Epley法等,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将耳石复位到正常位置,从而缓解眩晕症状,复位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治疗
脑血管性眩晕:对于后循环缺血,需要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但需注意出血风险,尤其是老年人要评估出血倾向)、改善脑循环药物(如丁苯酞等)。如果是血管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可能需要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如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
颅内肿瘤:对于颅内肿瘤引起的眩晕,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来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是去除病因的主要手段,但手术风险因肿瘤情况而异。
(二)对症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发作眩晕时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摔倒受伤。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对于呕吐明显的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康复治疗:在眩晕症状缓解后,可进行平衡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平衡能力,减少眩晕复发的可能性。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例如通过平衡板训练、步态训练等逐步提高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眩晕相对较少见,若发生眩晕要谨慎对待,首先要排除耳部感染等疾病。由于儿童用药有严格限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头位等简单的复位手法(需在专业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眩晕发作频率等情况,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2.老年人:老年人眩晕要特别注意可能存在的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用药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严重副作用的药物。在康复治疗时要注意强度适中,防止老年人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摔倒等情况,同时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关注其眩晕发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眩晕要谨慎用药,首先要排查病因,对于一些可能影响胎儿的检查和治疗要权衡利弊。如果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妇产科和耳鼻喉科医生共同评估下进行复位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