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耳部疾病方面,梅尼埃病与内耳膜迷路积水等有关,有眩晕、耳鸣等症状;耳石症因耳石脱落至半规管致头位变化时眩晕,持续短;前庭神经炎多因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引发,有上感病史。神经系统疾病中,后循环缺血、小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可致眩晕,颅内肿瘤累及相关结构也会引发。心血管疾病里,低血压致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致脑血管痉挛均可引起眩晕。其他因素包括眼部疾病、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等也能导致眩晕。
一、耳部疾病相关
(一)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引起眩晕症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导致内耳的平衡感受器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眩晕。这种疾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患者除了眩晕外,还常伴有耳鸣、耳闷胀感以及波动性听力下降等症状。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变态反应、内耳缺血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梅尼埃病患者存在遗传易感基因,在一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容易发病。
(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耳石症是由于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引起的眩晕症。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内,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流动发生改变,刺激壶腹嵴,就会引发强烈的眩晕,这种眩晕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其发病可能与头部外伤、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耳部手术等因素有关,比如头部受到轻微外伤后,有可能导致耳石脱落而引发耳石症。
(三)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是因前庭神经遭受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眩晕疾病。患者通常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导致前庭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剧烈眩晕,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一般无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该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其发病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前庭神经后引发炎症反应。
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一)脑血管疾病
1.后循环缺血:后循环主要供应脑干、小脑等部位的血液,当后循环发生缺血时,可引起眩晕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例如脑动脉硬化可导致血管狭窄,血液供应不足,影响脑干和小脑的平衡功能调节,从而引发眩晕。患者除眩晕外,还可能伴有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
2.小脑出血:小脑出血也会导致眩晕,多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小脑部位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少时,患者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出血量较多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严重表现。小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高血压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容易诱发小脑出血。
(二)颅内肿瘤
某些颅内肿瘤累及前庭神经或平衡调节相关的脑部结构时,也可引起眩晕。例如听神经瘤,早期可出现单侧耳鸣、听力下降,随着肿瘤增大,可压迫前庭神经及周围组织,导致眩晕等症状。颅内肿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发病与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等有关,肿瘤的存在会破坏脑部正常的平衡调节机制,从而引发眩晕。
三、心血管疾病相关
(一)低血压
低血压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女性,可能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关;体位性低血压则常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当突然站立时,血压迅速下降,导致脑部短暂缺血,引发眩晕。低血压患者除眩晕外,还可能伴有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其发病与血压调节机制异常有关,如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体位变化时血压调节不及时等。
(二)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脑部供血、供氧异常,从而出现眩晕症状。高血压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无明显显著差异,但有家族史、高盐饮食、肥胖等因素的人群更容易患高血压。高血压引发的眩晕往往是血压波动的一种表现,患者除眩晕外,还常伴有头痛、心慌等症状。
四、其他因素相关
(一)眼部疾病
某些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眩晕,例如屈光不正,当患者存在严重的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情况时,长时间用眼后可出现眼部疲劳,进而反射性引起头晕、眩晕等症状。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与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关,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使用电子设备等。此外,眼部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青光眼等,也可能通过影响视觉信号传入脑部,干扰平衡调节,导致眩晕。
(二)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能引发眩晕症,称为心因性眩晕。这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眩晕症状可随情绪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女性相对更容易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群,由于精神长期紧张,容易出现心因性眩晕,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
(三)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眩晕的副作用,例如一些抗高血压药物、镇静催眠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不同药物引起眩晕的机制不同,如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镇静催眠药物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平衡调节功能等。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眩晕症状,应考虑药物副作用的可能,需要及时就医评估,调整用药方案。尤其对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用药时更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眩晕等不良反应,因为他们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