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常见临床综合征,有多种病因,包括耳源性、中枢性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分病因和对症支持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眩晕症的常见病因
耳源性因素:
梅尼埃病:多见于中青年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研究表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是梅尼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患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例如,有研究发现,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囊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内淋巴积水,从而引发眩晕等一系列症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病是由于耳石脱落,移位的耳石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平衡感受紊乱而引发眩晕。不同头位变化可诱发短暂的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通过复位治疗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症状。
前庭神经炎:常发生于病毒感染后,如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感染导致前庭神经发生炎症,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但无耳鸣和听力下降,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天至数周。
中枢性因素:
脑血管疾病:如后循环缺血、小脑或脑干出血、梗死等。脑血管病变影响了脑部与平衡相关的神经结构和传导通路。例如,后循环缺血可导致脑干前庭神经核及相关传导纤维供血不足,引起眩晕。临床上常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
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小脑肿瘤等。肿瘤逐渐增大压迫前庭神经或其相关结构,导致眩晕症状逐渐出现,同时可能伴有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等症状。
癫痫:部分癫痫发作可表现为眩晕,这种眩晕通常较为短暂,可能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其他癫痫发作的伴随症状。
其他因素:
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由于心率过慢,心输出量减少,脑部灌注不足,从而出现眩晕。
眼部疾病:如眼肌麻痹、屈光不正等。眼部病变影响了视觉传入,导致视觉与前庭感觉信息不一致,引发眩晕。例如,双眼屈光参差较大的患者,由于双眼成像不一致,可能会出现眩晕症状。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状态可能诱发或加重眩晕。精神心理因素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等机制干扰平衡感觉的处理。例如,有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中眩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眩晕症的临床表现
眩晕特点:可表现为旋转性眩晕、非旋转性眩晕等不同形式。旋转性眩晕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方向旋转;非旋转性眩晕则表现为头昏、头重脚轻等感觉。
伴随症状:
听力障碍:部分患者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如梅尼埃病患者多有波动性听力下降,听神经瘤患者早期可出现单侧听力下降。
平衡失调:患者站立或行走时不稳,容易摔倒,尤其在光线较暗或复杂环境中更明显。
自主神经症状:常见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这是由于眩晕刺激了自主神经系统所致。
眼部表现:可出现眼球震颤,如前庭性眼震,表现为眼球有节律的往返摆动。
眩晕症的诊断方法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眩晕发作的诱因、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既往病史(如耳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用药史等。例如,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前是否有头部位置变化、感染等情况,有助于判断病因。
体格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心血管系统检查、眼部检查等。例如,测量血压,检查是否有高血压或低血压;检查眼部有无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
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检查与平衡相关的神经系统体征,如共济运动、肌力、肌张力、反射等。例如,进行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等检查共济运动。
耳部检查:检查外耳道、鼓膜情况,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如冷热试验、眼震电图等,有助于判断耳源性眩晕。
辅助检查:
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可评估听力情况,辅助诊断耳源性眩晕。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可帮助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
前庭功能检查:除了上述提到的冷热试验、眼震电图外,还有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检查方法,能更精确地评估前庭功能。
眩晕症的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梅尼埃病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改善内耳循环、减轻膜迷路积水的药物等)或手术治疗;BPPV患者通过复位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中枢性眩晕则需针对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进行相应的内科或外科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眩晕发作时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使用止吐药物等进行对症处理。同时,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强光刺激等,以减轻眩晕症状。
特殊人群的眩晕症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眩晕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中耳炎、先天性前庭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儿童眩晕时需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生长发育情况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异常表现,如是否有哭闹不安、平衡失调等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眩晕的病因相对复杂,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老年人眩晕时容易发生摔倒等意外,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其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的情况,治疗时要综合评估药物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例如,老年人使用可能影响血压、心率的药物时要更加谨慎。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眩晕需要谨慎处理。要首先排除可能影响胎儿的因素,详细询问病史时要考虑到妊娠相关的生理变化对眩晕病因的影响。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例如,影像学检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药物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