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峡炎是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病因有病毒(柯萨奇、埃可、腺病毒等)和细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临床表现有咽痛、发热、咽部疱疹或溃疡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治疗分病毒感染对症支持和细菌感染用抗生素,不同人群(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急性咽峡炎的定义
急性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咽峡是指咽部垂直面的一个环形结构,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舌腭弓和咽腭弓共同构成的环形狭窄部分。它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二、病因
1.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是引起急性咽峡炎较为常见的病毒之一,尤其是A组柯萨奇病毒,可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在儿童群体中易引发流行。例如,在幼儿园等儿童密集场所,容易出现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急性咽峡炎聚集性发病情况。
埃可病毒:也可导致急性咽峡炎,其传播方式与柯萨奇病毒类似,感染后可引起咽部的炎症反应,出现咽痛、咽峡部疱疹等表现。
腺病毒:某些血清型的腺病毒感染也会引发急性咽峡炎,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感染,儿童相对更易受影响,感染后咽部会出现充血、肿胀等炎症表现。
2.细菌感染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导致急性咽峡炎的常见细菌病原体之一。这种细菌可产生一些毒素和酶,引发咽部的炎症反应,除了咽痛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咽部脓性分泌物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葡萄球菌:偶尔也可引起急性咽峡炎,通常是在局部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感染发病,可导致咽部的化脓性炎症等表现。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咽痛:是急性咽峡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感觉咽部不适,重者可影响吞咽,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拒食、哭闹等情况。例如,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急性咽峡炎,咽痛症状可能较为明显,且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可低,一般为低热至中度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发热往往相对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比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发热通常较为突出,体温可达到39℃左右甚至更高。
咽部疱疹或溃疡: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咽峡部可见疱疹,疱疹破溃后可形成溃疡;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咽部可能会有脓性分泌物,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等。
2.体征
咽部检查可见咽峡部黏膜充血、肿胀,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患者,可见咽部有散在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可见咽部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双侧扁桃体可能肿大,甚至有脓性分泌物覆盖在扁桃体表面。
四、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病情发展过程,有无接触过类似患者,近期的生活环境、是否有受凉等情况。例如,若患儿在幼儿园有集体发病的情况,需重点询问相关接触史。
2.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咽部,观察咽峡部黏膜、扁桃体等情况,查看是否有疱疹、溃疡、脓性分泌物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例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病原学检查:对于病毒感染,可通过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明确病毒类型;对于细菌感染,可进行咽拭子培养,明确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五、治疗原则
1.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
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例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体温超过38.5℃且患儿一般情况较差时,可适当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咽痛明显时,可让患者含服一些具有清咽利喉作用的含片等缓解症状。同时,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2.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等,但需注意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是否下降、咽痛是否缓解等。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引发急性咽峡炎。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帮助儿童漱口,减少咽部细菌滋生。对于发热的儿童,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根据体温情况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如体温未超过38.5℃,可采用减少衣物、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若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需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同时,儿童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2.成年人
成年人相对儿童来说,免疫力相对较强,但也可能因劳累、接触传染源等因素感染急性咽峡炎。患病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身体恢复。在症状明显时,如咽痛剧烈,可适当增加液体摄入,保持咽部湿润。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完成整个疗程,避免病情反复或引发并发症。
3.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感染急性咽峡炎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情况、体温变化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要注意急性咽峡炎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治疗咽峡炎。在用药方面,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谨慎选择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