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症,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异常,受内分泌、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影响生殖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需针对病因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
月经周期异常
月经周期提前:指月经周期短于21天,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例如黄体功能不足等情况。长期的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影响内分泌,导致月经周期提前。对于育龄期女性,如果有生育计划,月经周期提前可能会影响受孕时机,因为排卵时间可能也会相应改变。
月经周期推迟:月经周期长于35天,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原因之一,该病症与遗传、代谢等多种因素相关,患者常伴有肥胖、多毛等表现。对于青春期女性,月经周期推迟可能是性腺轴发育尚未完善导致的,但如果长时间不来月经也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经期异常
经期延长:经期超过8天,可能由子宫肌瘤引起,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较大的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期延长。对于更年期女性,经期延长需要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能。
经期缩短:经期短于2天,可能与卵巢功能衰退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下降,激素分泌失衡,可能出现经期缩短的情况。
经量异常
经量过多:经量超过80毫升,可能与子宫腺肌病有关,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症,患者会有经量增多、痛经等表现。对于有过人工流产史的女性,经量过多需要排查是否有宫腔粘连等并发症。
经量过少:经量少于20毫升,可能与子宫内膜损伤有关,多次人工流产、刮宫等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经量减少。对于产后女性,经量过少可能与产后内分泌恢复不佳等因素相关。
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
内分泌因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功能失调是常见原因。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会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最终导致卵巢功能异常,引起月经不调。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影响月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干扰HPO轴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周期和经量改变。
疾病因素
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可导致子宫收缩异常,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影响盆腔内环境,导致月经失调,患者常伴有痛经进行性加重的情况;多囊卵巢综合征除了引起月经周期推迟外,还会伴有高雄激素表现,如多毛、痤疮等。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影响激素的分泌和代谢,从而引发月经不调。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规律:过度节食会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雌激素的合成,导致月经不调。长期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可能引起肥胖,肥胖会干扰激素代谢,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进而出现月经不调。
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引发月经不调。对于年轻女性,经常熬夜可能会使月经周期变得不规律。
过度运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如长跑、竞技体育等,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导致月经紊乱。例如,一些专业运动员可能会出现月经稀少甚至闭经的情况。
月经不调的影响
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月经不调可能会影响排卵,从而降低受孕几率。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排卵异常,受孕难度增加。长期月经不调还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如子宫内膜癌等,尤其是更年期月经不调的女性,需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病变。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月经不调可能会引起女性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因为月经不调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相关,而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影响情绪。例如,一些青春期女性由于月经不调可能会出现自卑、烦躁等心理问题。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月经不调带来的经期不适,如痛经、经量过多或过少等,会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例如,经量过多的女性在经期需要频繁更换卫生巾,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月经不调的诊断与检查
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生育史以及近期的生活方式改变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过人工流产史、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等。
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妇科疾病导致的月经不调。同时,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如是否有肥胖、多毛等表现,以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测定: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卵泡早期)测定性激素六项,包括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等,了解内分泌功能。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促黄体生成素升高、雌二醇正常或轻度升高、睾酮升高。
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如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排查甲状腺疾病引起的月经不调。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通过盆腔B超可以观察子宫和卵巢的形态、结构,了解是否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变。例如,子宫肌瘤在B超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的低回声结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B超下可见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毫米的卵泡数≥12个。
月经不调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
内分泌失调:如果是HPO轴功能失调引起的月经不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例如,对于黄体功能不足的患者,可以使用孕激素进行补充治疗;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月经不调,需要治疗甲状腺疾病,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后月经可能会恢复正常。
妇科疾病:子宫肌瘤较小且无症状时可以定期随访;如果肌瘤较大或症状明显,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痛经,使用激素类药物调节月经周期。
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睡眠7~8小时。调整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蔬菜、水果等,避免过度节食和暴饮暴食。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但要避免过度运动。
心理调节
女性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瑜伽、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对于因月经不调出现明显心理问题的女性,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