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定义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炎症,外耳道是从外耳道口至鼓膜的管道,当受到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或因外伤、局部刺激等因素,可引发该部位的炎症。
中耳炎则主要是中耳部位发生的炎症,中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等结构,炎症可局限于某一部分,也可累及整个中耳。
2.症状表现
外耳道炎主要症状集中在外耳道,患者常感到外耳道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在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会明显加剧。外耳道可能出现发红、肿胀,随着病情发展,可流出少量分泌物,初期可能为稀薄的浆液性,后期可能变得粘稠。严重时外耳道会变窄,影响听力,但一般影响较轻。
中耳炎的症状较为多样。疼痛方面,多为耳深部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在吞咽、咳嗽时疼痛加剧。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程度因病情而异,可伴随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等。部分患者会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当鼓膜穿孔后,会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3.发病原因
感染因素是外耳道炎的常见原因,如游泳、洗澡时外耳道进水,使局部皮肤软化,易滋生细菌;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破坏其屏障功能,也容易导致细菌入侵。另外,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引发外耳道的过敏反应性炎症;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外耳道炎的发病风险。
中耳炎多数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如感冒、流感等,病原体可通过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儿童由于咽鼓管较成人短、宽且直,更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引发中耳炎。另外,游泳时呛水,污水可经鼻腔和鼻咽部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坐飞机、潜水等导致气压变化过快,中耳内外气压不平衡,也可能诱发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