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泻、呕吐、腹痛与腹胀、发热与全身症状等。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补液与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等。

一.症状
1.腹泻
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轻者每日3-5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粪便性状改变,初期可能为稀便,随后发展为水样便、蛋花汤样便或含黏液、脓血的稀便,伴随酸臭味。
2.呕吐
多见于肠炎早期,尤其是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患儿可能频繁呕吐,进食后加重,严重时无法进食,导致脱水风险增加。
3.腹痛与腹胀
患儿常因腹部不适哭闹,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轻者揉腹可缓解,重者蜷缩身体。部分患儿因肠道积气出现腹胀,触诊腹部柔软但有压痛。
4.发热与全身症状
细菌性肠炎常伴高热(38.5℃以上),病毒性肠炎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患儿可能伴有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严重时出现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尿量减少)或电解质紊乱。
二.治疗方法
1.调整饮食结构
急性期暂停固体食物,以米汤、藕粉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低纤维食物,如蒸蛋羹、软面条,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减少单次喂养量并增加频率。
2.补液与电解质平衡
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按每公斤体重50毫升剂量分次补充,4小时内完成。若出现呕吐,需暂停10分钟后少量多次喂服。中重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
3.药物治疗
细菌性肠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性肠炎可遵医嘱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腹痛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
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并留取粪便标本检测,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