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排除肠套叠需从多方面进行评估,包括临床表现评估,要关注症状表现如腹痛、呕吐等及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到典型征像,腹部X线平片可观察肠管充气等情况;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空气灌肠可观察肠套叠影像表现,钡剂灌肠原理类似但需谨慎;复杂或检查难明时可考虑腹腔镜检查,其为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肠套叠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及腹部腊肠样包块,但部分患儿可能症状不典型。对于疑似患儿,需仔细询问病史,包括腹痛的发作频率、程度、性质,呕吐物的内容物及次数,以及大便的性状、颜色等。例如,若患儿腹痛不剧烈且无典型果酱样血便,需进一步排查。对于不同年龄患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新生儿肠套叠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拒食、呕吐、嗜睡等。
2.体征检查: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注意腹部是否有异常包块,肠套叠时可触及腊肠样、光滑、稍可活动的包块,但需注意检查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刺激患儿导致不良后果。同时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面色等,若一般状况良好,无明显中毒症状,也有助于排除肠套叠的严重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是排除肠套叠常用且重要的影像学方法。超声下可观察到肠管横断面上的“同心圆”征或“靶环”征,这是肠套叠的典型超声表现。若超声检查未发现肠套叠的特征性表现,且肠管层次清晰,肠腔内无异常包块等,对排除肠套叠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年龄段患儿,超声检查操作相对简便,可多次重复检查,且无辐射危害,尤其适用于儿童。例如,在幼儿中,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腹部肠管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肠套叠。
2.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观察肠管的充气情况等。肠套叠时可能出现肠梗阻的X线表现,如肠管充气扩张、阶梯状气液平面等,但X线平片对于早期或不典型肠套叠的诊断敏感性不如超声。不过,通过观察腹部肠管的整体形态、充气分布等,若未发现典型的肠套叠相关肠梗阻表现,也有助于排除肠套叠。但需注意X线平片有一定辐射,应合理掌握检查指征。
三、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
1.空气灌肠检查:既是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在排除肠套叠时,若空气灌肠过程中,未见肠套叠的杯口状或钳状阴影,且肠管内气体顺利通过,肠腔形态恢复正常,可排除肠套叠。空气灌肠检查需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如有无腹胀加重、患儿哭闹加剧等异常表现。对于患儿来说,空气灌肠相对超声检查等有一定的操作风险,但对于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2.钡剂灌肠检查:原理与空气灌肠类似,通过注入钡剂观察肠管情况。若钡剂灌肠时未发现肠套叠的典型影像表现,且肠道通畅,也可排除肠套叠。但钡剂灌肠有钡剂误吸等风险,在儿科应用时需谨慎,尤其要考虑低龄患儿的耐受性等情况。
四、腹腔镜检查
1.适用情况:在一些复杂或其他检查方法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可考虑腹腔镜检查。腹腔镜下可直接观察腹腔内肠管情况,明确是否存在肠套叠。对于经过临床表现评估、常规影像学检查仍不能明确排除肠套叠的疑难病例,腹腔镜检查能起到确诊或排除的作用。但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如患儿的一般情况、有无腹腔感染等禁忌证,再决定是否进行该检查。对于儿童来说,腹腔镜检查相对成人有其特殊性,要考虑儿童的手术耐受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