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维持通气氧合与循环稳定)、药物治疗(用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1等血管扩张剂)、体外膜肺氧合(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注意抗凝等管理)及病因治疗(纠正酸中毒、治疗原发病),各治疗需依患儿情况精细调整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一、一般治疗
1.维持通气和氧合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合适的氧疗,通过机械通气等方式维持正常的血氧分压,一般将血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1mmHg=0.133kPa)左右,保证患儿有足够的氧供,避免缺氧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如胎龄、体重等调整通气参数,早产儿可能需要更精细的通气调节以减少肺损伤风险。
2.维持循环稳定
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对于血压偏低的患儿,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有效灌注,但要注意药物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例如,在使用药物时需考虑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避免对未成熟的心血管系统造成过度负担。
二、药物治疗
1.血管扩张剂
一氧化氮(NO):NO是一种内源性血管扩张剂,通过选择性扩张肺动脉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吸入NO是治疗PPHN的常用方法,可显著改善患儿的氧合和肺动脉高压情况。但使用时需严格控制浓度和时间,密切监测血氧、血压等指标,同时注意NO代谢产物亚硝酸根和高铁血红蛋白水平,早产儿由于其代谢功能相对不完善,使用时更要谨慎监测相关指标。
前列腺素E1(PGE1):PGE1也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静脉使用,能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肺血流灌注。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心率、血压等变化,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剂量,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使用时需特别评估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三、体外膜肺氧合(ECMO)
1.适用情况
对于严重的PPHN患儿,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ECMO治疗。ECMO能够代替心肺功能,为患儿的心肺恢复争取时间。例如,当患儿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常规呼吸循环支持无法改善,且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时,ECMO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2.注意事项
在ECMO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抗凝、感染防控等管理。对于新生儿来说,要特别注意抗凝药物的剂量调整,因为新生儿的凝血功能与成人不同,过小的剂量达不到抗凝效果,过大则易引起出血等并发症。同时,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各脏器功能,预防ECMO相关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早产儿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在ECMO治疗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加精细的护理和监测。
四、病因治疗
1.纠正酸中毒
严重的酸中毒会加重肺动脉高压,所以要积极纠正酸中毒。可通过补充碳酸氢钠等方式,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碳酸氢钠的用量,使患儿的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7.35-7.45)。对于有呼吸功能障碍导致酸中毒的患儿,改善通气是纠正酸中毒的根本,同时要注意维持内环境稳定,考虑新生儿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较弱,调整过程要缓慢且密切监测。
2.治疗原发病
如果PPHN是由感染等原发病引起,需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但要注意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选择抗生素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损害的药物,并且要严格按照新生儿的剂量标准给药,同时密切观察抗感染治疗的效果以及药物对患儿各系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