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未生育及高龄女性风险高,有家族遗传史者风险显著升高,长期高脂肪、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风险,激素替代治疗、初潮早或绝经晚也与卵巢癌发病相关。
一、年龄因素
生育状况相关年龄:
未生育女性:研究表明,从未生育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正常的排卵和孕激素分泌等生理过程对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未生育女性缺少了怀孕和哺乳等过程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可能增加卵巢癌的发病几率。一般在女性25-30岁左右开始有规律排卵,到45-55岁左右进入更年期,未生育女性在整个生殖年龄段未经历生育相关的激素变化调节,使得卵巢长期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
高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卵巢癌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卵巢上皮细胞不断受到损伤和修复,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增加,同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也逐渐下降,对异常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使得卵巢癌更容易发生。
二、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史:如果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等相关癌症的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等)患有卵巢癌,那么个体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显著升高。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女性,其一生中患卵巢癌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很多。据相关研究,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50岁前患卵巢癌的风险约为15%-20%,而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50岁前患卵巢癌的风险约为10%-15%。
三、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饮食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可能增加。高脂肪饮食会影响体内激素的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例如高脂肪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而长期高雌激素环境与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相反,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饮食可能对卵巢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摄入大量蔬菜和水果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蔬菜和水果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吸烟饮酒:吸烟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高于不吸烟女性。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破坏细胞的DNA等,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对卵巢等器官造成损害,影响激素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代谢,进而增加卵巢癌的患病几率。有研究表明,每天吸烟超过10支且吸烟年限较长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不吸烟女性高约20%-30%;长期大量饮酒(每天饮酒量相当于含酒精15g以上)的女性,卵巢癌发病风险也会明显升高。
四、激素相关因素
激素替代治疗:长期使用雌激素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尤其是没有同时使用孕激素的情况下,患卵巢癌的风险会增加。雌激素长期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一般建议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权衡利弊,并且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择是否同时使用孕激素以及控制治疗的疗程等。
初潮早或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较早(如12岁前月经初潮)和绝经年龄较晚(如55岁后绝经)的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月经周期次数较多,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刺激的时间延长,这种长期的激素暴露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研究显示,月经初潮年龄每提前1岁,卵巢癌发病风险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卵巢癌发病风险也会有所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