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气血虚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理、生活方式和疾病方面。生理上有特殊生理周期和年龄因素影响;生活方式上饮食不节、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会致气血虚;疾病上慢性疾病消耗气血且情志不良影响气血运行。
一、生理因素
(一)女性特殊生理周期影响
女性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生理阶段。月经期间会有血液流失,若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就容易导致气血流失。妊娠时,胎儿生长发育需要从母体摄取营养,若孕期营养补充不足,母体容易气血亏虚。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血情况,产后哺乳也会使营养物质通过乳汁流失,如果产后调理不当,气血恢复不佳。例如,正常月经量为30-50ml,若超过80ml则为月经过多,长期月经过多会使机体失血,耗伤气血。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青春期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营养不均衡等可能影响气血生成;育龄期后,气血开始有逐渐损耗的趋势;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导致气血虚。一般来说,35岁以后女性气血虚的发生率会有所上升,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脾胃功能渐弱,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减弱则气血生成不足。
二、生活方式因素
(一)饮食不节
长期挑食、节食、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比如长期素食者,如果没有合理搭配豆类、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铁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就容易缺乏造血原料。过度节食会使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生成气血的需求。另外,经常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脾胃受伤后,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下降,气血生化无源。例如,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生成。
(二)睡眠不足
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气血的生成与修复。人体在睡眠时,脏腑得到休养,气血得以滋养和恢复。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肝脏的排毒和气血的生成。中医认为,肝藏血,熬夜耗伤肝血,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状态。长期睡眠不足的女性,往往会出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气血虚的表现。正常成年人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长期熬夜超过这个时间范围会对气血产生不良影响。
(三)过度劳累
包括体力劳动过度和脑力劳动过度。体力劳动过度会耗伤气血,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脑力劳动过度则会耗伤心神,心主血脉,心的功能受损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和生成。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女性,身体能量消耗大,容易出现气血虚;长期高强度用脑的办公女性,也会因心神耗伤而导致气血不足。
三、疾病因素
(一)慢性疾病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会长期消耗人体气血。例如,患有慢性贫血的女性,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过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影响气血生成。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影响气血的代谢和生成,因为肝脏在气血的生成、贮藏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还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减缓,气血生化缺乏动力,出现畏寒、乏力、气血虚等表现。
(二)情志因素
长期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志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良情志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例如,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女性,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而长期抑郁的女性,可能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使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滞血瘀兼气血虚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