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是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本质是大脑神经细胞进行性退化,有近记忆障碍等临床表现,影像学可见特定部位萎缩等;脑萎缩是脑组织体积缩小等的病理状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不同原因表现不同,影像学有相应改变,老年痴呆是脑萎缩常见原因导致的具特定特征疾病,脑萎缩更宽泛,需通过综合方式诊断鉴别。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体积缩小,脑实质减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状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老年人脑萎缩多与衰老、慢性疾病等有关,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可能因遗传、脑部外伤、脑部感染等原因出现脑萎缩。
临床表现
老年痴呆:早期主要表现为近记忆障碍,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而对过去久远的事情记忆相对清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认知功能全面减退,包括语言功能障碍(找词困难、言语重复等)、视空间能力损害(迷路、不能准确判断物品位置等)、执行功能下降(不能完成复杂的指令性任务,如做饭、管理财务等)。晚期患者完全依赖他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出现肢体僵硬、大小便失禁等。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患病风险可能相对略有不同,但不是绝对的性别差异主导因素,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社交活动、缺乏认知刺激、吸烟、酗酒等会增加患病风险,有脑血管病史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脑萎缩:不同原因导致的脑萎缩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如果是生理性脑萎缩(与年龄相关的),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萎缩进展可能出现轻微的记忆力减退、反应稍迟钝等。如果是病理性脑萎缩,如由脑部外伤引起的,可能有相应外伤后的后遗症表现,如头痛、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等;由脑部感染引起的,可能有发热、头痛、抽搐等表现。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萎缩如果是由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血管性脑萎缩,会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如步态不稳、肢体无力等,男性和女性在脑萎缩的临床表现上没有绝对特异性差异,但不同基础疾病的发生可能在性别上有一定倾向性,比如高血压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有变化,这可能间接影响脑萎缩的发生发展,生活方式中头部受伤等情况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基础疾病的生活方式诱因有差异,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更关注自身健康管理。
影像学检查特点
老年痴呆:头颅CT或MRI检查可见大脑皮质萎缩,尤其是颞叶、海马等部位萎缩较为明显,脑室系统扩大,脑沟增宽,但早期可能影像学改变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脑萎缩:头颅CT或MRI显示脑组织体积缩小,脑实质减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不同病因导致的脑萎缩在影像学上可能有不同的特征,如血管性脑萎缩可见脑内有缺血梗死灶等异常信号,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脑萎缩可能有相应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诊断与鉴别
老年痴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认知功能量表评估(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引起认知障碍的疾病,如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
脑萎缩: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脑萎缩的表现,然后结合病史、症状等来明确导致脑萎缩的病因,如详细询问是否有头部外伤史、感染史、慢性疾病史等,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以鉴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脑萎缩以及具体的病因。
总之,老年痴呆是脑萎缩的一种常见原因导致的具有特定临床特征的疾病,脑萎缩是一种更广泛的病理状态,老年痴呆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而脑萎缩范围更宽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不同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