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可由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耳部疾病中梅尼埃病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由耳石脱落后移位引发,前庭神经炎多因病毒感染前庭神经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里脑血管疾病如后循环缺血、小脑出血,脑部肿瘤如听神经瘤,癫痫等都可导致眩晕;全身性疾病中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颈椎病、贫血等也会引发眩晕。
一、耳部疾病相关原因
1.梅尼埃病: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影响内耳的平衡功能,导致眩晕发作,通常还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生活中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该病。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耳石脱落后移位至半规管内,当头位变化时,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前庭感受器受到异常刺激,引发眩晕,这种情况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老年人相对更常见,常因头部外伤、耳部疾病(如中耳炎、内耳手术后)等因素诱发。
3.前庭神经炎:可能是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所致,起病较急,患者会突然出现严重的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多发生于青壮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二、神经系统相关原因
1.脑血管疾病
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可引起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病理基础,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影响了脑部平衡相关区域的血液供应。
小脑出血: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结构,小脑出血会压迫周围组织,影响其功能,导致眩晕,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起病较急,病情往往较重。
2.脑部肿瘤:如听神经瘤等,肿瘤逐渐增大压迫前庭神经及周围组织,会引起眩晕,可伴有听力减退、面部麻木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肿瘤生长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
3.癫痫:部分癫痫发作可表现为眩晕,称为眩晕性癫痫,其发病机制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作时的眩晕表现多样,可能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其他癫痫发作表现。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1.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血压波动较大时,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导致眩晕,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各个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均有可能发生,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病变,增加眩晕的发生风险。
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心律的异常改变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进而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导致眩晕,中老年人相对多见,一些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病理性因素(如冠心病、心肌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长期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影响前庭神经的功能,导致眩晕,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稳定,高血糖或低血糖状态都可能诱发眩晕,各个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均可发生,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导致眩晕。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出现眩晕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还常伴有乏力、怕冷、记忆力减退等表现。
3.其他全身性疾病
颈椎病: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压,使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的人群,中老年人较为常见,颈椎的退变、骨质增生等是常见的病理改变。
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脑部缺氧,引起眩晕,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营养不良、慢性失血等是常见病因,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