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致,抵抗力下降时激活发病,有前驱症状、成簇水疱等表现,可通过典型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需与带状疱疹鉴别,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清洁,药物用抗病毒药;唇炎是唇部炎症总称,病因多样,不同类型表现不同,通过病史和表现诊断,需与口唇疱疹等鉴别,一般治疗避免刺激,药物按类型选用,儿童治疗需谨慎。
一、定义与病因
口唇疱疹
定义: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
病因: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过度疲劳、月经等情况,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发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密切接触患者而感染,成年人也可因自身免疫力变化等因素发病。
唇炎
定义:发生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
病因:病因多样,包括慢性刺激(如长期日光照射、风吹、不良习惯如舔唇、咬唇等)、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化妆品等)、感染(细菌、真菌等感染)、营养不良(如缺乏维生素B等)等。不同类型唇炎好发人群有差异,例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长期户外工作者因日光照射更易患光化性唇炎。
二、临床表现
口唇疱疹
初期表现:发病前可有局部灼热、瘙痒、刺痛等前驱症状。
水疱阶段:随后在口唇周围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壁薄、透明,易破溃,破溃后可形成浅表溃疡,有轻微疼痛。病程一般1-2周可自愈,但易在同一部位复发。各年龄人群发病时表现相似,儿童发病时可能因瘙痒等不适更易用手触碰,需注意防止继发感染。
唇炎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唇部干燥、脱屑、皲裂,可伴有轻度瘙痒。脱屑型唇炎唇部可见白色鳞屑,可无痛性剥脱;糜烂型唇炎唇部有糜烂、渗出、结痂等表现。
光化性唇炎:与日光照射有关,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唇部有肿胀、糜烂、结痂等表现,有明显的日光暴露部位发病特点。
接触性唇炎:有明确接触过敏原史,唇部肿胀、红斑、水疱等,去除过敏原后症状可缓解,但再次接触可能复发。不同类型唇炎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基本病理表现符合相应类型特点。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口唇疱疹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口唇周围成簇水疱、易复发等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可明确诊断。病毒培养可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核酸检测能快速准确检测病毒核酸。
鉴别诊断:需与带状疱疹鉴别,带状疱疹一般沿神经走行分布,水疱较大,疼痛较明显,而口唇疱疹主要局限在口唇周围,成簇小水疱。
唇炎
诊断:根据病史(如是否有刺激物接触史、日光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唇部的症状表现)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patch试验等检查明确是否为接触性唇炎等。例如接触性唇炎通过patch试验可找到过敏原。
鉴别诊断:需与口唇疱疹鉴别,唇炎一般无成簇水疱的表现,而口唇疱疹有特征性的水疱表现。另外,盘状红斑狼疮也可累及唇部,但其红斑边界清楚,有角质栓,可通过活检等进行鉴别。
四、治疗原则
口唇疱疹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口唇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人群,轻症可等待自愈。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考虑年龄因素,严格遵循用药安全原则。
唇炎
一般治疗:避免刺激因素,如避免日光暴晒、停止使用可疑化妆品等,纠正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唇炎选择药物,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可使用抗生素软膏、激素类软膏等;接触性唇炎需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儿童唇炎治疗时更需谨慎选择药物,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