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枢神经损伤下肢瘫痪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以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肌力训练有助力运动和等长收缩训练,平衡与站立训练涵盖静态和动态平衡及站立训练,步行训练有平行杠内和辅助器具步行训练,还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床上和轮椅转移训练,不同人群训练需考虑其自身特点调整相关参数。
一、关节活动度训练
1.目的与意义: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防止关节挛缩和僵硬。对于中枢神经损伤下肢瘫痪患者,每天需要进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多个关节的被动活动。例如,髋关节可进行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膝关节进行屈伸活动,踝关节进行背屈和跖屈活动。一般每个关节每次活动5-10次,每天3-4组。
2.不同人群考虑:儿童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损伤;老年患者则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活动幅度和力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
二、肌力训练
1.助力运动:在患者自身力量不足时,借助外力辅助进行肌肉收缩训练。比如进行股四头肌的助力收缩,家属或治疗师可在适当部位给予助力,让患者感受肌肉收缩的感觉,每次收缩保持3-5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助力大小可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儿童患者助力要更轻,老年患者助力要适中。
2.等长收缩训练:让肌肉在关节不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如让下肢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持续收缩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种训练对于不同人群都适用,但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收缩强度。
三、平衡与站立训练
1.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让患者在坐位或站位下保持身体平衡,可从简单的无支撑坐位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有支撑站位平衡。例如在坐位时,让患者双眼平视前方,保持身体稳定,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2-3次。儿童患者进行静态平衡训练时,家长要在旁边保护,防止摔倒;老年患者要注意训练环境安全,避免周围有障碍物。
动态平衡训练: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重心转移训练,如让患者在平行杠内进行身体重心的前后移动,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
2.站立训练:在患者具备一定平衡能力后进行站立训练。开始可借助站立架等辅助器具,逐渐过渡到无辅助站立。站立时间可从每次3-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不同年龄患者站立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儿童患者站立时间不宜过长,老年患者要注意站立时的血压变化,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四、步行训练
1.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患者在平行杠内进行步行准备训练,包括踏步、移动重心等动作。先让患者练习在平行杠内双下肢交替移动,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和治疗师的陪伴下进行,确保安全;老年患者要注意步行速度不宜过快,保持稳定的节奏。
2.辅助器具步行训练:当患者在平行杠内步行有一定基础后,可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进行步行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并进行正确的使用方法指导,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而定,一般从10分钟左右逐渐增加到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1.床上转移训练:包括从卧位到坐位、坐位到卧位、卧位到站位的转移训练。例如从卧位到坐位,患者可先将身体转向一侧,用手臂支撑慢慢坐起。训练时要循序渐进,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3-4次。儿童患者进行床上转移训练时,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协助方法;老年患者要注意转移过程中的身体协调和安全。
2.轮椅转移训练:如果患者需要使用轮椅,要进行轮椅与床、轮椅与马桶等的转移训练。训练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时,要确保轮椅与床平行且制动,患者平稳转移。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不同人群在轮椅转移训练时都要注意动作平稳,避免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