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属子宫颈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病变,非癌但有进展为癌潜能,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因。诊断靠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活检,治疗依年龄生育要求选锥形切除或全子宫切除,预后较好但需定期随访。育龄期女性治疗要权衡生育,老年女性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及手术风险,均要重视随访与健康宣教。
一、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的定义及与癌的关系
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属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高级别病变,CIN高级别包括CINⅡ级(中度异型)和CINⅢ级(重度异型及原位癌),它不是癌,但具有进展为宫颈癌的潜能。从组织学角度看,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时,宫颈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殖,细胞的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等,但还未突破基底膜侵犯间质,而癌是已经突破基底膜发生浸润的恶性肿瘤。
(一)发病机制相关研究依据
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高危型HPV的病毒基因E6、E7编码的蛋白可与肿瘤抑制基因p53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结合,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进而使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发展为高级别上皮瘤变等病变,若持续进展则可能发展为癌。例如,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都证实了HPV感染与宫颈病变进展的密切关联。
二、诊断方法及鉴别要点
(一)宫颈细胞学检查
通过宫颈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如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可以发现异常的上皮细胞。高级别上皮瘤变时可见细胞异型性改变,如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增高等,但细胞学检查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二)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下可以观察宫颈上皮的形态,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处往往呈现出异常的血管形态,如血管增粗、迂曲等,同时可以在可疑病变部位进行定点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活检是诊断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上皮细胞的异型程度等情况。
三、治疗及预后相关情况
(一)治疗方式
对于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如果是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如宫颈冷刀锥切术或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尽量保留子宫颈的功能;对于无生育要求、年龄较大的患者,若病变范围较广,也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
(二)预后情况
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经过恰当治疗后,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且复发风险相对较低。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等,一般建议治疗后3-6个月进行首次复查,之后根据情况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再次病变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患者相对预后可能更好一些,但也需要密切随访;对于老年患者,也要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对病变预后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一)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如果发现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在治疗决策上要充分权衡生育要求。如果有生育计划,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非常关键,如LEEP术相对对宫颈结构的破坏较小,可能更有利于术后宫颈功能的恢复从而增加受孕机会,但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妊娠及宫颈情况。同时,育龄期女性感染HPV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重视HPV的筛查和预防,如接种HPV疫苗等。
(二)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发现宫颈高级别上皮瘤变时,要综合评估其全身健康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选择上,全子宫切除术可能是更直接彻底的方式,但需要评估手术风险。同时,老年女性的随访也需要更加关注其整体健康对复查依从性等的影响,要加强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确保其能够按时进行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