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外周性眩晕病因有耳石病变(耳石脱落致眩晕,与头位变化相关,时间短)、梅尼埃病(内耳膜迷路积水,中青年人多发,有特定表现)、前庭神经元炎(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元,突发剧烈眩晕,持续久,病前多有上感史)、迷路炎(耳部感染蔓延致迷路炎症,有耳部感染史,伴耳部症状);中枢性眩晕病因有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致前庭系统受损,伴神经定位体征)、脑部肿瘤(后颅窝肿瘤压迫致眩晕,伴其他症状)、癫痫(部分癫痫发作表现为眩晕,伴其他癫痫表现)、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免疫系统攻击髓鞘致眩晕,伴其他神经受损表现,病情缓解-复发)。
一、外周性眩晕病因
(一)耳石病变
1.机制: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移位至半规管内,当人体体位变化时,耳石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前庭感受器异常兴奋,引发眩晕。例如,头部外伤、耳部手术、内耳疾病等都可能导致耳石脱落。在老年人中,随着年龄增长,内耳耳石退化等因素也易引发耳石病变导致眩晕。
2.特点:眩晕症状常与头部位置变化密切相关,发作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可伴有眼震等表现。
(二)梅尼埃病
1.机制:内耳膜迷路积水是其主要病理基础。膜迷路积水导致内淋巴压力增高,膜迷路扩张,影响前庭感受器和耳蜗功能。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内耳免疫反应、内耳微循环障碍、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等因素有关。
2.特点:多见于中青年人,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多为20分钟至数小时,常反复发作。
(三)前庭神经元炎
1.机制: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元,导致前庭神经元发生炎症性病变。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前庭神经后,引发神经炎症,影响前庭功能。
2.特点:突发剧烈眩晕,多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和听力下降,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天至数周,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四)迷路炎
1.机制:多由耳部感染蔓延至迷路所致,如中耳炎、乳突炎等。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迷路,引起迷路炎症,影响前庭和耳蜗功能。
2.特点:有耳部感染病史,除眩晕外,常伴有耳部疼痛、流脓等表现,听力可下降,眩晕程度因炎症严重程度而异。
二、中枢性眩晕病因
(一)脑血管疾病
1.机制:
脑梗死:供应前庭系统的血管发生梗死,如小脑后下动脉梗死,可导致前庭神经核及相关传导通路受损,引起眩晕。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患者,这些患者血管易发生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堵塞。
脑出血:脑干或小脑部位的脑出血,血肿压迫前庭神经核或相关结构,引起眩晕。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易发生脑出血。
2.特点:眩晕症状可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利等,病情严重程度因脑血管病变部位和范围而异。
(二)脑部肿瘤
1.机制:后颅窝的肿瘤,如听神经瘤、小脑肿瘤等,可压迫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或其传导通路,导致眩晕。肿瘤逐渐生长,对周围神经和脑组织产生压迫和侵犯。
2.特点:眩晕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呕吐等症状,随着肿瘤增大,神经系统症状逐渐加重。
(三)癫痫
1.机制:部分癫痫发作可表现为眩晕,尤其是颞叶癫痫。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影响前庭相关脑区的功能,导致眩晕发作。
2.特点:眩晕发作可为单纯的前庭症状,也可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其他癫痫发作表现,发作间期脑电图可发现癫痫样放电。
(四)脱髓鞘疾病
1.机制:如多发性硬化,免疫系统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导致神经传导障碍,影响前庭系统的正常功能,引起眩晕。
2.特点:眩晕可作为多发性硬化的首发症状或在病程中出现,常伴有视力下降、肢体感觉异常、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多部位受损表现,病情呈缓解-复发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