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无明显潜伏期,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呼吸增快等,需用生理盐水滴鼻等缓解;进展期体温升高、呼吸道症状加重等,要物理降温及就医检查;高峰期持续高热、咳嗽咳痰等,需对症支持及住院治疗;恢复期体温正常、症状减轻,要注意休息营养及复查巩固。
一、潜伏期
小儿肺炎一般不存在明显的潜伏期概念,它多是由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引发。对于婴幼儿来说,若有密切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史,之后出现呼吸增快、口周发绀等情况需警惕。此阶段要密切关注小儿的一般状况,因为婴幼儿自身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感染病原体后容易快速进展。
二、初期
1.症状表现
小儿可能出现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体温可出现轻度升高,多在37.5-38.5℃左右。对于婴儿,可能表现为拒奶、哭闹不安等。这是因为病原体开始侵袭呼吸道,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影响小儿的正常生理状态。
从体征来看,呼吸可能会稍有增快,每分钟呼吸次数较正常年龄阶段有所增加,比如婴儿正常呼吸频率在30-40次/分钟,初期可能达到40-45次/分钟左右。
2.应对措施
对于有鼻塞、流涕的小儿,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来缓解症状,保持鼻腔通畅。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合适的温度(22-25℃)和湿度(50-60%),这有助于小儿呼吸舒适。对于拒奶的婴儿,要采取少量多次喂养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三、进展期
1.症状表现
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超过38.5℃,甚至达到39-40℃以上,且发热持续不退。呼吸道症状加重,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可出现咳痰。肺部可听到较粗的湿啰音,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道部分阻塞,气体通过时产生湿啰音。
小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婴儿可超过60次/分钟,同时可能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对于较大儿童,可能会诉说胸痛等不适。
2.应对措施
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小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但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要避免酒精擦浴。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明确病原体类型,若为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明确细菌感染指征时)。要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密切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变化。
四、高峰期
1.症状表现
体温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咳痰增多,可为脓性痰。肺部湿啰音更加明显,范围可能扩大。小儿精神状态较差,嗜睡、烦躁等表现更突出,呼吸极度困难,三凹征明显,口唇发绀加重。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的表现,如呼吸节律不整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出现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如心率超过160-180次/分钟,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等)。
2.应对措施
积极进行退热、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进行吸氧等呼吸支持治疗。对于存在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小儿,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利尿剂等,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考虑小儿的年龄等因素。要加强对小儿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通过拍背等方式帮助小儿排出痰液,拍背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损伤小儿。
五、恢复期
1.症状表现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明显减轻,咳痰减少。肺部湿啰音逐渐减少并消失。小儿精神状态逐渐好转,食欲恢复。呼吸频率恢复到正常年龄阶段的范围,一般婴儿呼吸频率恢复到30-40次/分钟左右。
2.应对措施
继续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促进小儿身体恢复。室内继续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合适的温湿度。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户外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继续巩固治疗,如继续服用止咳药物等,定期到医院复查肺部情况,一般需要通过胸片等检查来评估肺部炎症的吸收情况。
小儿肺炎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各个阶段都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和医疗干预,尤其是婴幼儿,其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