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呕吐可能由外周性(如梅尼埃病、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和中枢性(如后循环缺血、小脑脑干梗死或出血)原因引起,需进行一般处理(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对症缓解,出现眩晕呕吐持续不缓解、伴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或有基础疾病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就医需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特殊考虑,要先初步处理再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明确眩晕呕吐的可能原因
(一)外周性眩晕相关原因
1.梅尼埃病:多见于中青年人,多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常伴耳鸣、耳胀满感、波动性听力下降,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其发病机制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研究发现内淋巴囊功能紊乱可能是关键因素。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多见,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可伴恶心、呕吐,与耳石脱落后刺激半规管有关。
3.前庭神经元炎:多发生于病毒感染后,青壮年多见,突发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无耳鸣、听力下降,病变累及前庭神经元。
(二)中枢性眩晕相关原因
1.后循环缺血:多见于中老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可导致眩晕、恶心、呕吐,常伴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等神经系统症状,与脑血管狭窄、痉挛等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关。
2.小脑、脑干梗死或出血:中老年人好发,起病急,除眩晕、呕吐外,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与脑血管病变导致小脑、脑干组织缺血、出血有关。
二、初步应对措施
(一)一般处理
1.休息:立即让患者处于安静、光线较暗的环境卧床休息,避免头部剧烈转动,减少刺激。对于儿童患者,需安抚其情绪,使其保持平静,因为儿童眩晕时可能因恐惧而加重不适。
2.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儿科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呕吐物情况,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呕吐物堵塞导致危险。
(二)对症缓解
1.对于外周性眩晕如耳石症导致的眩晕呕吐:可先尝试手法复位,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将耳石复位,缓解症状。但手法复位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儿童进行手法复位时要考虑其配合度和耐受情况。
2.对于轻度的眩晕呕吐:可让患者深呼吸,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紧张情绪可能会加重眩晕和呕吐症状,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放松都有助于减轻不适。
三、及时就医评估
(一)就医指征
1.眩晕呕吐持续不缓解:如果患者眩晕、呕吐症状超过1小时仍无改善,应尽快就医。对于儿童,由于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要密切关注,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送医。
2.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情况,不管眩晕呕吐程度如何,都应立即就医。这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病变,需要紧急评估和处理。
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眩晕呕吐,即使症状相对较轻,也应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需要医生评估是否因基础疾病加重导致的眩晕呕吐。
(二)就医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如检查眼球运动、肌力、肌张力、反射等,初步判断神经系统有无异常。对于儿童,会更细致地观察其精神状态、肢体活动等情况。
2.辅助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如眼震电图等,有助于判断前庭功能状况,区分外周性和中枢性眩晕。儿童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时需根据其年龄和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检查,可帮助明确中枢神经系统有无梗死、出血、占位等病变。对于怀疑后循环缺血等情况,头部MRI-DWI(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患者
1.注意事项:儿童眩晕呕吐时,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囟门情况(婴幼儿)。因为儿童不会准确表达病情,可能以哭闹等方式表现不适。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提供儿童的发病前后情况,包括饮食、近期有无感染等情况。
2.应对建议:儿童在等待就医过程中,要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可适当安抚儿童,减少其紧张焦虑情绪,因为儿童情绪紧张可能加重眩晕和呕吐。
(二)老年患者
1.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多有基础疾病,眩晕呕吐时要注意其血压、心率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因眩晕呕吐导致血压波动,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同时,要关注其意识状态,部分老年患者可能因脑供血不足等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
2.应对建议:老年患者就医途中尽量保持平稳体位,可由家属搀扶缓慢移动,避免摔倒。到达医院后,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处理。
总之,对于眩晕呕吐的情况,要先进行初步处理,然后根据情况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要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特殊的关注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