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分不同人群有相应症状,儿童表现为食欲不振等,成年人有腹胀等,老年人有消化不良等,其因脾胃运化等功能受影响,调理可从饮食(儿童食易消化营养均衡食物等,成年人吃健脾食物规律饮食等,老年人食清淡细软易消化健脾食物等)、生活方式(儿童保证睡眠适当活动培养习惯,成年人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调节情绪,老年人注意保暖合适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中医(儿童用小儿推拿,成年人艾灸穴位、服中药方剂,老年人艾灸穴位、服温和中药、注意拔罐)方面进行。
一、脾虚的症状
(一)不同人群的症状表现
儿童:儿童脾虚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大便溏稀且次数较多等症状,还可能伴有精神欠佳、容易疲倦等表现。这是因为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饮食不节或先天脾胃虚弱,就容易出现脾虚情况。例如一些家长过度喂养高营养但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加重儿童脾胃负担,导致脾虚。
成年人:成年人脾虚常见症状有腹胀、食后加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等。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如经常暴饮暴食、爱吃生冷寒凉食物等)都可能引发成年人脾虚。比如经常加班熬夜的人群,作息紊乱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进而出现脾虚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脾虚多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便秘交替、身体消瘦、肢体倦怠等。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若再加上饮食不当、患有慢性疾病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脾虚。像一些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老年人,胃肠功能受损,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虚。
(二)常见症状的具体机制
脾虚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是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当脾虚时,脾胃不能正常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方面的问题;气血生化不足,就会导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水湿代谢失常,会出现大便溏稀等情况。
二、脾虚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
儿童:儿童应给予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如山药粥,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将山药煮粥,易于儿童消化吸收。还可以吃南瓜粥,南瓜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零食、冷饮等,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
成年人:成年人可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薏米、芡实、红薯等。粳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功效;芡实能健脾止泻、补肾固精;红薯能补脾益气。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例如,午餐可以吃薏米红豆粥搭配清淡的蔬菜和少量瘦肉,晚餐可选择红薯粥和易消化的青菜。
老年人:老年人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可适当多吃些健脾的食物,如红枣、莲子、茯苓等。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莲子有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作用;茯苓能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避免油煎油炸等不易消化的做法。比如用红枣、莲子、大米煮粥,既容易消化又能健脾。
(二)生活方式调理
儿童: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要让儿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玩耍等,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天气过度户外活动,防止着凉影响脾胃。另外,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不挑食偏食。
成年人:成年人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适度进行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慢跑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间接帮助脾胃运化;太极拳和瑜伽通过舒缓的动作调节身体气血,对脾胃功能的改善也有帮助。还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脾胃的气机运行。
老年人: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避免受寒伤脾。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走,每天坚持短时间慢走,促进气血流通和脾胃运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可通过听音乐、下棋等方式调节情绪。
(三)中医调理方法
儿童:儿童脾虚可采用小儿推拿的方法,如补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摩腹(以掌心着腹,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捏脊(从长强穴起,捏到大椎穴,反复捏拿)等。这些小儿推拿手法操作要轻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或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因为儿童皮肤娇嫩,力量需适中。
成年人:成年人可通过艾灸的方法调理脾虚,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脾俞等。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足三里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中脘是任脉穴位,艾灸中脘可调理脾胃气机;脾俞是脾的背俞穴,艾灸脾俞能健脾利湿。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还可以服用一些健脾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但需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可选择艾灸温和灸上述健脾穴位,也可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一些温和的健脾中药,如人参健脾丸等,但要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弱,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中医师的建议。同时,中医的拔罐疗法对于脾虚也有一定调理作用,但老年人皮肤较薄,拔罐时要注意罐内压力和时间,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