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什么疾病呢

来源:民福康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机制未完全明确,有遗传、环境等因素;临床表现因类型不同而异,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鉴别需区分颈椎病性脊髓病等;目前无根治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预后差;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氧化应激、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部分患者存在超氧化物歧化酶1等基因的突变,这与家族性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相关;环境中如重金属暴露、外伤、吸烟等可能是潜在的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

约5%-10%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已发现多种基因与该病相关,不同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运动神经元逐渐受损。

环境因素

一些研究提示,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头部外伤、长期吸烟等可能增加患运动神经元病的风险。比如,长期接触铅等重金属可能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神经传导等过程。

临床表现

1.不同类型的表现

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类型):患者同时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体征。早期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逐渐向前臂、上臂及肩胛带肌群发展;同时可伴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病情逐渐进展,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言语不清等,最终因呼吸肌麻痹等原因危及生命。

进行性脊肌萎缩:主要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起病隐匿,早期多为一侧或双侧手部小肌肉无力、萎缩,逐渐累及前臂、上臂及肩胛带肌群,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一般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病情进展缓慢,但最终也会影响呼吸等功能。

进行性延髓麻痹:主要表现为延髓支配的肌肉无力,如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音嘶哑等,可有舌肌萎缩、纤颤,咽反射消失等,常伴有锥体束征,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多在数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原发性侧索硬化:主要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无力、僵硬,行走呈剪刀步态,逐渐累及双上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一般无感觉障碍和肌肉萎缩。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患者逐渐出现的肌肉无力、萎缩、肌张力异常、腱反射改变等典型的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辅助检查:

肌电图:是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可发现神经源性损害,如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束颤电位等,以及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加等。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肿瘤、脊髓病变等导致的类似表现。

脑脊液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主要用于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等。

2.鉴别诊断

颈椎病性脊髓病:多有颈椎病病史,可出现上肢或下肢的无力、麻木等,通过颈椎MRI等检查可发现颈椎病变压迫脊髓,肌电图表现可能与运动神经元病有所不同,且颈椎病性脊髓病的症状可能在颈部活动后加重等。

脊髓空洞症:可出现节段性的感觉分离现象,即痛觉、温度觉丧失而触觉保留,肌肉萎缩等表现与运动神经元病有相似之处,但脊髓空洞症通过脊髓MRI等检查可发现脊髓内有空洞形成,可资鉴别。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主要表现为不对称的肢体无力,血清中可检测到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与运动神经元病可通过这些特点进行鉴别。

治疗与预后

1.治疗

目前运动神经元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如利鲁唑可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延缓病情进展,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呼吸支持:对于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患者,需要进行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考虑鼻饲或胃造瘘等方式补充营养。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2.预后

运动神经元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在发病后3-5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但不同类型的运动神经元病预后有所差异,肌萎缩侧索硬化等进展相对较快,而原发性侧索硬化进展相对缓慢一些,但最终也都会导致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运动神经元病较为罕见,一旦怀疑,需及时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康复治疗方面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同时要给予患儿及家属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患儿更好地应对疾病。

老年患者:老年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康复治疗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度进行,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适应疾病带来的生活变化。

女性患者:女性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在妊娠、分娩等特殊时期需要特别注意。妊娠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影响病情进展,分娩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风险。在治疗用药方面要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如果有生育计划),需要在妇产科和神经内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制定治疗方案,产后要关注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心理调整等情况。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是人体运动神经元受损而逐渐进展的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进行性肌萎缩、原发性侧索硬化四种类型。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运动神经元病胳膊疼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运动神经元病胳膊一般是不会疼的。运动神经元病共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以及原发性侧索硬化四种类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以及吞咽困难等,通常不会出现疼痛症状。考虑患者胳膊疼,可能是局部神经肌肉损伤或者是炎症性疾病造成的。建议:患者可以注射依达拉奉治疗,延缓运动神经元病的
脑梗肌电图检查什么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即脑梗死,一般情况下脑梗死不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是通过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及收缩的电活动,通过电刺激可以检查肌肉的兴奋及传导功能,有利于判断周围神经系统有没有病变。若在诊断脑梗死前做了肌电图检查,通常是为了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型神经病等,以上疾病会出现四肢无力、手脚麻木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包括饮食调理、按摩理疗、药物治疗等。 1、饮食调理 患者应适当增加羊肉、韭菜等食物摄入,能够起到行气通络的作用。此外,出现吞咽困难时,应选择流质、半流质食物,防止加重不适。 2、按摩理疗 患者可以配合按摩患肢肌肉,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并帮助增强肌肉力量,防止发生肌肉萎缩
运动神经元病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1、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需要采用个体化的中药配方进行治疗。常用具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的药物,如人参、黄芪、当归、红花、三七等,但需遵医嘱使用。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气血
脑梗有什么征兆?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脑梗即脑梗死,脑梗死的征兆主要包括突然眩晕、剧烈头痛、步态异常等。 1、突然眩晕 由于脑梗死容易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出现宊然眩晕的症状。 2、剧烈头痛 脑梗死可能会导致颅内压明显升高,从而引起剧烈的头痛症状。 3、步态异常 脑梗死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容易造成肌
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药有什么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药主要包括补阳还五汤、虎潜丸、参苓白术散等。 1.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桃仁和地龙等中药材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遵医嘱使用可以改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2.虎潜丸 虎潜丸主要是由黄柏、龟甲、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锁
脑梗肌电图检查什么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梗即脑梗死,一般情况下脑梗死不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是通过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及收缩的电活动,通过电刺激可以检查肌肉的兴奋及传导功能,有助于判断周围神经系统是否存在病变。若在诊断脑梗死前做了肌电图检查,通常是为了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型神经病等,以上疾病会出现四肢无力、手脚麻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田鲜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包括饮食调理、按摩理疗、药物治疗等。 1、饮食调理 患者应适当增加羊肉、韭菜等食物摄入,能够起到行气通络的作用。此外,出现吞咽困难时,应选择流质、半流质食物,防止加重不适。 2、按摩理疗 患者可以配合按摩患肢肌肉,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并帮助增强肌肉力量,防止发生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能治好吗
曲弋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肌肉萎缩是否能治好需要根据原因进行分析。 若是患者的年龄较小,自身体质较好,肌肉萎缩是由于长期不运动或缺乏锻炼导致的,症状并不严重,通过加强锻炼、恢复肌肉活动,通常可以恢复肌肉的体积和功能,是可以治好的。但是若患者的年龄较大,自身体质较差,肌肉萎缩是由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遗传性疾病或
渐冻症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目前,渐冻症的病因仍不明确,大多数病例是获得性的(后天形成),而少数病例是家族性的(先天遗传)。 渐冻症,也被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关于其病因的研究表明,它可能是基于遗传背景的氧化损害和兴奋性毒性导致的运动神经元损害。这种病症的诊断可以通过肌电图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等手段进行。
运动神经元病有哪些疾病类型
张根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根据运动神经元损伤的部位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上运动神经元主要是大脑的运动皮质损伤或者运动皮质下面的叫锥体束损伤,表现为侧索硬化,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还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在脊髓的前角和脑干部分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代表的有两类,一类影响到脑干,称为原发性延髓麻痹,如果只影响到肢体,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表现为舌肌的萎缩和小肌肉的萎缩。
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原因
张根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对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原因没有明确的认识,通常认为分为两部分,一种跟基因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有基因易感性,就是某些人群更容易得这类疾病。另外就是外在的因素,通常认为可能和体力劳动、过度用力有一定的联系,这个说法也没有得到确认,所以就运动神经元发病原因来讲,目前医学界尚没有明确的结论,有一些学说也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认识
运动神经元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张根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运动神经元病是神经科的疑难病,治疗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还没有可以针对病因的治疗药物,可以采用的药物主要是两个,一个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部分的作用,另外一个是近年获批治疗这个疾病的药物,原来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后来发现在运动神经元病治疗中也能够起到延缓、减轻病情的治疗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运动神经元病属于中医的痿证,可以采用治疗痿病的中药
假性运动神经元病症状
牛玥 副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假性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手部肌肉逐渐萎缩无力,并且会逐渐向前臂上臂和肩胛一带发展,四肢肌力会减退但是感觉功能保留。另外,假性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会出现激素颤动,严重时会累及呼吸肌而引起呼吸肌麻痹,这种情况十分危险,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
运动神经元病是怎么引起的
史方堃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第一、感染与免疫障碍。第二、某些重金属中毒或缺少元素。第三、遗传基因。第四、营养失调。第五、神经递质的异常,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可以导致运动神经元病的发作,患者需要针对病因来治疗。
肯尼迪病和运动神经元病区别?
童威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肯尼迪病和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表现类似,主要的区别是通过肌电图的检查和基因的检测。肯尼迪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的疾病,大部分见于男性的患者,通常在30到50岁左右起病。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是肌肉的萎缩、肌肉的无力以及肌肉麻痹;并且患者可以出现雄激素不足的表现,比如男性的患者可以出现乳房女性化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