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呕吐原因多样,包括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反应等。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新生儿期需注意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婴儿期警惕肠套叠等,幼儿期与饮食不节和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与多种因素有关。要观察呕吐频率、性状、伴随症状及生命体征等,一般处理要防误吸,针对病因治疗,脱水时补液,严重可对症用止吐药,呕吐频繁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1.喂养不当
婴儿期:婴儿胃呈水平位,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若喂养时吞入大量空气,或一次喂奶量过多、奶液温度不适等,易导致呕吐。例如,人工喂养的婴儿,奶嘴孔过大,婴儿吸奶过急,就容易吸入过多空气引发呕吐。
幼儿及儿童期: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过快,或食用了不洁净、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过多食用油腻食物、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引起呕吐。
2.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炎: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除呕吐外,常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婴幼儿可能症状更重,易出现脱水等情况。
幽门梗阻:多由先天性幽门肥厚或后天性幽门炎症、溃疡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呕吐,呕吐物多为隔夜宿食,不含胆汁,可伴有上腹部膨隆、蠕动波等。
肠梗阻:小儿肠梗阻可由肠套叠、肠扭转、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引起,除呕吐外,还伴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X线检查等可协助诊断。
3.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可因发热、咳嗽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呕吐,一般呕吐程度相对较轻,随着呼吸道感染的好转,呕吐也会逐渐缓解。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除了有发热、头痛、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喷射性呕吐,多伴有精神萎靡、抽搐等表现。
4.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反应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除了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表现外,可出现呕吐,且呕吐较频繁,呼出气体可有丙酮味;还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也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呕吐。
耳源性疾病:如梅尼埃病等,可因内耳平衡功能失调引起呕吐,常伴有眩晕、耳鸣等症状。
二、不同年龄段特点及应对
1.新生儿期(出生-28天)
特点:新生儿呕吐可能是生理性的,如咽下综合征,多在出生后1-2天内出现,呕吐物为泡沫样黏液,有时带少许血液,这是由于胎儿在宫内咽下过多羊水等引起。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食管闭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食管闭锁时出生后即出现唾液增多、频繁呕吐、呛咳、发绀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多在出生后2-4周出现呕吐,呈进行性加重,呕吐物为奶汁及奶块,不含胆汁。
应对:对于生理性咽下综合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呕吐会逐渐自行缓解。若是病理性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等治疗。护理上要注意喂养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避免平卧。
2.婴儿期(1个月-1岁)
特点:此阶段婴儿呕吐原因多样,除了常见的喂养不当、胃肠炎外,还需警惕肠套叠等。肠套叠多见于4-10个月婴儿,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呕吐(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果酱样大便等。
应对:喂养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注意奶的温度和浓度。若怀疑肠套叠等急重症,需立即送往医院,可能需要进行空气灌肠等治疗。
3.幼儿期(1-3岁)
特点:幼儿呕吐可能与饮食不节关系密切,如食用不洁食物引起胃肠炎,同时活动量增加后可能因剧烈运动后进食导致呕吐。另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呕吐也较为常见。
应对: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不洁食物。若呕吐伴有发热、腹泻等,要注意观察体温、大便情况等,必要时就医。
4.学龄前期及学龄期(3岁以上)
特点:此阶段儿童呕吐可能与学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有关,也可能因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等引起呕吐。若出现反复呕吐,需排除神经性呕吐等情况。
应对: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保持规律作息。若呕吐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头痛、腹痛剧烈等,应及时就医。
三、呕吐的观察与处理原则
1.观察内容
呕吐频率:是偶尔一次呕吐还是频繁呕吐,频繁呕吐可能提示病情较重。
呕吐物性状:注意呕吐物是奶汁、食物残渣、黄绿色胆汁还是血性物质等。例如,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可能提示肠道梗阻;呕吐物带血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伴随症状:是否伴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抽搐、精神萎靡等症状,这些伴随症状有助于判断病因。
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是否有脱水、休克等严重情况的迹象,如皮肤干燥、眼眶凹陷、尿量减少、精神烦躁或萎靡等。
2.处理原则
一般处理:让孩子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较小的婴儿,要及时清理口腔内呕吐物。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处理。若是喂养不当引起,调整喂养方式即可;若是感染性疾病引起,根据感染病原体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若是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可能需要手术等治疗。
补液纠正脱水:若呕吐导致脱水,根据脱水程度进行补液治疗,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重度脱水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对症支持:对于呕吐严重影响孩子舒适度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止吐药物,但要谨慎选择,避免对儿童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优先选择非药物的舒适护理措施,如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等。
总之,孩子呕吐原因较多,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若呕吐频繁、伴有严重伴随症状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