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包括夜惊症、梦游症、入睡困难、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肢体抽动等。
1、夜惊症
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惊醒,伴随强烈恐惧、尖叫、心跳加速,但次日多无法回忆具体情境。多发生于4-12岁儿童,与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通常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频繁发作需排查心理压力因素。
2、梦游症
儿童在深睡期无意识下床行走、说话或完成简单动作,次日完全无记忆。常见于6-12岁学龄儿童,与遗传、睡眠不足或发热有关,需确保环境安全,避免强行唤醒引发恐慌。
3、入睡困难
儿童躺床后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常伴烦躁、翻动或要求家长陪伴。多由睡前过度兴奋、电子设备使用或作息不规律引发,长期存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激素分泌。
4、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超过10秒,伴打鼾、张口呼吸或憋醒。肥胖儿童、腺样体肥大者高发,可能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严重者影响心肺功能,需及时进行睡眠监测。
5、周期性肢体抽动
睡眠中肢体(尤以下肢)出现不自主抽动,每20-40秒发作一次,可能伴随踢腿动作。多与遗传或低铁血症相关,若未影响日间功能通常无需治疗,但需与癫痫发作鉴别。
儿童睡眠障碍可能影响认知发育、情绪管理及身体健康,家长需观察睡眠模式变化,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睡前剧烈运动或刺激性活动。若出现持续打鼾、呼吸暂停、频繁夜醒或日间功能受损,应及时前往儿童睡眠门诊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排查器质性疾病。切勿自行使用镇静药物,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