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常见病理类型通常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等。
1、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类型,占比高达80%-90%。这类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生长缓慢但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尤其在儿童中转移率较高。早期多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超声检查可见微小钙化灶,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超过90%。
2、甲状腺滤泡状癌
甲状腺滤泡状癌在儿童中较为少见,约占10%-15%。其肿瘤细胞形成滤泡样结构,相比乳头状癌更具侵袭性,易通过血行转移至肺和骨骼。临床表现多为单发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治疗需完整切除甲状腺并清扫可疑淋巴结,术后需定期复查。
3、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髓样癌在儿童中非常罕见,占比约1%-2%。这类肿瘤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具有家族遗传性,可能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相关。肿瘤分泌降钙素,可导致腹泻、面部潮红等症状。诊断需检测血清降钙素水平,治疗需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需定期监测降钙素水平。
4、甲状腺未分化癌
甲状腺未分化癌在儿童中极为罕见,但恶性程度最高。肿瘤细胞分化差,生长迅速,早期即可侵犯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患儿常表现为快速增大的颈部肿块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治疗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主,但预后较差,需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
若发现儿童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或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定期复查和关注心理状态同样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