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溃疡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好发于足部,由血管病变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使足部供血减少、神经病变致感觉减退难感知外伤且影响代谢修复、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抑制白细胞功能等因素引发,初期有足部微小破损等表现,风险与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有神经或血管病变病史、有足部外伤史、年龄因素相关,需严格控血糖、定期检查足部、选合适鞋袜、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足部状况,儿童患者发生时优先非药物干预促进愈合。
一、定义
糖尿病性溃疡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因糖尿病相关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多好发于足部等部位,由于糖尿病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神经感觉减退,易遭受外伤且创面难以愈合。
二、病因与病理机制
(一)血管病变因素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引发下肢周围血管病变,使足部等部位血液供应减少,局部组织营养物质及氧气输送不足,影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能力,为溃疡形成埋下隐患。
(二)神经病变因素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可使患者足部感觉减退甚至缺失,无法及时感知足部微小的外伤、摩擦等情况,容易在未察觉的情况下造成皮肤破损,且因感觉异常不能及时调整足部受力等状态,进一步加重损伤,而神经病变同时也会影响局部组织的代谢及修复过程。
(三)高血糖环境因素
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繁殖,糖尿病患者局部组织处于高糖环境中,白细胞的趋化、吞噬等抗感染功能受到抑制,使得创面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且感染又会进一步阻碍溃疡的愈合,形成恶性循环。
三、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溃疡好发于足部,初期可能表现为足部皮肤的微小破损、水疱等,若未得到及时处理,逐渐发展为溃疡,创面可伴有渗出,若发生感染则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溃疡创面往往较难愈合,病程可能迁延不愈。
四、风险因素
(一)血糖控制情况
长期高血糖且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溃疡的风险显著升高,因为高血糖状态持续存在会持续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不利于创面修复。
(二)神经病变或血管病变病史
本身已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发生糖尿病性溃疡的概率更高,神经病变导致感觉缺失,血管病变导致供血不足,双重因素叠加增加溃疡发生风险。
(三)足部外伤史
有足部外伤史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局部皮肤屏障受损,且在高血糖、神经血管病变等因素影响下,外伤部位更易发展为溃疡且难以愈合。
(四)年龄因素
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对损伤的耐受及恢复能力下降,更易出现糖尿病性溃疡且溃疡愈合过程较慢;儿童糖尿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糖尿病性溃疡,因其生长发育特点及机体修复特性,也需特殊关注。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定期检查足部,观察足部皮肤有无破损、红肿等异常;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到挤压、摩擦等外伤;若发现足部有异常情况(如微小破损等)应及时就医处理;老年糖尿病患者需更密切监测足部状况,加强足部护理;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溃疡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促进创面愈合,避免不当处理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