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引发多种皮肤病变,包括皮肤干燥与瘙痒,高血糖致皮肤渗透压改变致干燥,进而瘙痒且夜间加重;皮肤感染,高血糖利于真菌生长致真菌性皮肤感染,免疫力下降等致细菌性皮肤感染;皮肤色泽改变,有面色晦暗(因微循环障碍等)、皮肤紫癜(因微血管病变等);糖尿病性大疱病,中老年患者易患,与神经营养、微循环障碍有关;足部病变相关皮肤表现,血糖控制不佳致足部干燥、皲裂、溃疡等,不同人群皮肤病变表现有差异,特殊人群也需注意皮肤情况。
皮肤感染
真菌性皮肤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体癣、股癣、手足癣等真菌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脱屑,边界清楚,瘙痒明显。比如,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会引起外阴瘙痒、口角炎等,这是因为高血糖为念珠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其在含糖环境中生长加速,侵犯皮肤黏膜导致炎症反应。
细菌性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常见的有疖、痈、毛囊炎等,表现为皮肤局部红肿、疼痛、有脓点等。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白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吞噬细菌的能力下降,所以细菌容易在皮肤定植并引发感染,而且感染后不易控制,容易反复发作。
皮肤色泽改变
面色晦暗: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面色萎黄、灰暗的情况,这与糖尿病导致的微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长期高血糖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微循环血流不畅,皮肤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从而出现色泽改变。
皮肤紫癜: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紫癜,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这是因为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到皮肤组织中形成紫癜。同时,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也可能存在一定异常,进一步增加了紫癜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性大疱病
这是糖尿病较为特异的皮肤病变表现,多见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突然发生水疱,水疱大小不一,好发于手脚部位,水疱壁薄,内容物澄清,一般没有疼痛等自觉症状,但水疱消退后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营养障碍、微循环障碍有关,导致皮肤组织营养供应异常,形成大疱样改变。
足部病变相关皮肤表现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足部病变,皮肤方面表现为足部皮肤干燥、皲裂、溃疡等。长期高血糖导致足部神经病变,使患者对足部的感觉减退,容易受伤,而血液循环不良又不利于伤口愈合,从而出现皮肤的一系列病变,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足,甚至需要截肢等严重后果。例如,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皮肤可能出现破溃、感染、坏疽等情况,与足部神经、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皮肤病变是足部整体病变的外在表现之一。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变的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本身的老化,皮肤干燥等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外阴等部位的真菌感染可能相对更常见;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等问题可能更容易发生;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皮肤病变往往更为严重和复杂。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变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出现皮肤感染等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