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厌食症怎么治疗

来源:民福康

儿童厌食可通过饮食调整与行为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因素关注与干预、疾病因素排查与处理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解决。饮食上规律进餐、保证营养均衡、营造轻松氛围等;运动上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关注心理情绪并疏导;排查基础疾病并针对治疗;低龄儿童和有基础病史儿童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饮食调整与行为干预

饮食调整:遵循规律进餐时间,提供多样化、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例如,增加富含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豆类)、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和矿物质(坚果、全麦食品)的食物摄入。对于幼儿,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强迫进食,以免加重孩子对进食的抵触情绪。不同年龄段儿童饮食需求不同,婴儿期以奶类为主逐渐添加辅食,幼儿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食用零食和含糖饮料。

行为干预:营造轻松的进餐氛围,避免在餐桌上批评孩子。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参与进食过程,比如让孩子帮忙摆放餐具等。家长的饮食习惯也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家长应以身作则,不挑食不偏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运动干预

适当增加儿童的运动量,如每天进行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像散步、跑步、跳绳、踢球等。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能量消耗,从而促进食欲。不同年龄儿童适合的运动方式不同,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爬行、玩耍等运动,学龄儿童可选择更具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

三、心理因素关注与干预

关注情绪变化:儿童厌食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焦虑、紧张、压力等。要关注儿童的情绪状态,了解是否存在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事件。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而出现厌食情况。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情感支持。

心理疏导: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厌食的儿童,可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例如,通过游戏治疗、绘画治疗等方式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四、疾病因素排查与处理

排查基础疾病:某些疾病也可能引起儿童厌食,如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感染性疾病等。如果孩子除了厌食还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腹痛、呕吐、消瘦、乏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胃肠道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疾病因素。

针对疾病治疗:如果确诊是由疾病引起的厌食,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若为消化系统感染导致,需进行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若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等。疾病治愈后,厌食情况往往会有所改善。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低龄儿童:低龄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在治疗厌食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来改善食欲,因为药物可能会对低龄儿童的肝肾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特别注意喂养方式的科学性,根据儿童的月龄和生长发育需求合理添加辅食和调整饮食结构。

有基础病史儿童:对于本身有基础病史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疾病的儿童出现厌食情况时,在进行治疗干预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时要避免加重基础疾病的负担,在使用任何干预措施前都需要综合评估,确保安全。

阅读全文

厌食症是怎么引起的?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厌食症的发生大多跟自己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系,还有可能是精神性的因素,比如长时间精神压力过大的时候,就会没有食欲,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厌食情绪的表现出。也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减肥造成的后果,不管是哪种都要积极的调理。
厌食症什么原因引起的?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厌食症主要是经过两方面因素所造成。第一种因素就是因为消化功能下降所造成的,这样可以造成消化不良,然后造成食欲不振,甚至达到厌食的症状。此外一种就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正常见于一些减肥人群,在心理上就排斥食物,因此容易造成厌食症的症状表现出,这种情况严重下去就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因此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厌食症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厌食症主要是靠临床的表现来判断,比如已经表现出了特别不愿意吃饭,过度追求外表的完美,自己明明很瘦,但也认为自己非常的肥胖,甚至经过节食的办法,每天都不吃饭表现出了营养不良、过度消瘦,还是没有办法自控。饮食量非常少,不愿意吃饭,甚至严重的病人表现出了暴饮暴食的问题,暴饮暴食以后又经过催吐、导泻等行为,
厌食症恶心想吐是什么原因?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厌食伴恶心呕吐可能是由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造成。如果表现出厌油腻、乏力等表现,还要考虑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疾病。建议病人完善胃镜,幽门螺杆菌,肝胆彩超,肝功能等检查,以便对症治疗。
暴食性厌食症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如果表现出了暴食症和厌食症交替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精神上的问题造成的。可能是由于长时间节食而造成的暴饮暴食现象,但一段时间后由于追求身材而造成厌食。因此还是要保持自身心理的健康,不要暴饮暴食或厌恶进食。
厌食症暴食?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病人有厌食症暴食的情况下,也就是病人患有交替性暴食厌食的病症,病人是在厌食后存在大量的进食的现象。病人会表现出暴食和厌食相互交替的一个过程。所以,建议病人及时去医院做一些相关检查,并咨询相关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暴食症变厌食症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暴食症是有可能变成厌食症的,暴食症和厌食症都是一种饮食失调的症状,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去附近的医院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平时要饮食合理,少量进食,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多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可以外出旅旅游,换一种环境,积极的调理情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脾虚的症状表现
江锋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脾虚的症状表现一般包括食欲减退、胃肠不适、水湿代谢紊乱等。 1、食欲减退 脾虚患者通常食欲减退,不愿意进食,甚至出现厌食症。长时间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消瘦、贫血等问题。 2、胃肠不适 脾虚患者常感到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不舒服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便秘、便溏等症状。 3、水湿
什么是厌食症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厌食症是一种严重的进食障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厌食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心理因素,如过度追求完美、低自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社会因素,包括对苗条身材的过度推崇和社会压力;生物学因素,如遗传易感性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对进食产生异常的态度和行为。患者由于长期限制进食或过度节食,会出现
厌食怎么办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厌食可以尝试调整心理状、改善饮食习惯、适当增加运动量等进行缓解。 1.调整心理状态 很多厌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压力、焦虑、抑郁等。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食欲。 2.改善饮食习惯 定时进餐,规律作息,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食
得了厌食症应该挂什么科
陈汶 副主任医师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 三级
如果宝宝得了厌食症,家长首先要选择正规儿童医院或者正规医院儿科、儿童保健科、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会给孩子做全面检查,排除全身疾病,了解是否有喂养不当、饮食行为异常、营养素缺乏以及神经因素等情况。医生明确病因后,通常会根据情况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改善小儿厌食的情况。
如何治疗厌食症
陈汶 副主任医师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 三级
治疗厌食症首先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果发现厌食症患者有原发疾病,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是由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引起的疾病,要去积极的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如果在服用抗生素或者其他会影响消化能力,影响胃肠动力的药,首先要停用。如果孩子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要及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可以服用可以帮助消化、提高胃动力的药
厌食症该如何防治
陈汶 副主任医师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 三级
厌食症的预防首先要合理的喂养,比如从宝宝出生开始要坚持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是除了母乳没有其它的食物。宝宝4到6个月时,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六个月两周到11个月一周,宝宝可以接受不同质地的食物,给予恰当的味觉、嗅觉、触觉的促进。其次,需要平衡膳食,避免挑食偏食。家长需要养成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要耐心的喂养。鼓励宝宝自己进食,培养进食
轻度厌食症如何治疗
王东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对于轻度厌食症,患者应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给予辅助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的情绪;可通过肠外静脉营养,改善营养不良状态,从而增加体重。此外,患者可应用止吐和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对于厌食症患者,可尝试缓慢进食,寻找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从而分散注意力,适当放松,避免压力过大。
怎么治疗厌食症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对于厌食症的治疗,需通过心理咨询治疗方式改善,如认知行为治疗、动力学分析等,通过对事物的本来看法,可采用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判断,能够更好地接纳事物。同时,需要给予相关支持治疗,如体型过于消瘦可适当补充营养,补充维生素等。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注意科学饮食、合理的膳食,给予适合患者的食物,如厌食症患者可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此时需吃温热、柔软
厌食症有什么表现症状?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厌食症的症状为患者拒绝进食或者过分节食,甚至摄入食物后通过过度运动、倒吐、导泻、服用食物抑制药物等方式抑制进食的欲望,从而导致体重减轻、体型消瘦。另外,部分患者表现在过度关心体重,而部分患者表现在饮食习惯改变,经常抱怨体重较重或者过度运动、过度锻炼增加运动量,从而减轻体重。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