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厌食症初期有食欲减退食量减少挑食明显加重伴随情绪问题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等表现,食欲减退致对喜爱食物兴趣降、进食不情愿敷衍,食量减少因心理因素及影响营养摄入身高体重增长,挑食因味觉偏好等经历后排斥且限制营养摄入多样,情绪问题与厌食相互影响致激素分泌失衡加重厌食,体重因摄入不足增长缓慢或停滞。
儿童厌食症初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食欲明显减退,对平时喜爱的食物兴趣降低,吃饭时表现出不情愿、敷衍的状态,比如原本喜欢吃的糖果、蛋糕等零食,现在也不再主动要求食用,正餐进食量较以往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厌食症会影响孩子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器功能,使得他们对食物的摄取欲望下降,从生理机制上表现为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孩子没有饥饿感。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厌食症初期儿童会首先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且这种食欲减退并非由其他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引起,而是一种自主的进食意愿降低。
食量减少
孩子每餐的进食量明显较同龄正常儿童少很多。可能以前一顿能吃半碗米饭,现在只能吃两三口,而且进食速度变慢,常常需要家长反复催促才肯吃几口。这与孩子的心理因素也有关系,部分孩子可能因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如吃饭时被大声批评、看电视等),产生抵触进食的心理,进而导致实际食量减少。从生长发育角度看,食量减少会影响孩子营养物质的摄入,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比如身高增长速度较以往减缓,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标准范围等。
挑食明显加重
初期会表现出对食物种类的选择性过强,只愿意吃某几种特定的食物,对其他食物极度排斥。比如只吃白米饭、鸡蛋,而对蔬菜、肉类等完全不感兴趣,甚至看到不喜欢的食物就会扭头避开或者用呕吐等方式拒绝进食。这种挑食行为的加重与孩子的味觉偏好和心理暗示有关,可能是孩子在某一次不恰当的进食经历后(如吃到不喜欢的食物后被强迫进食),形成了对某些食物的恐惧和排斥心理。例如,有的孩子曾经吃到过口感不好的蔬菜,之后就坚决不再吃蔬菜类食物,并且这种挑食行为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严重,进一步限制了孩子的营养摄入多样性。
伴随情绪问题
部分儿童厌食症初期会伴有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如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孩子可能在吃饭时容易发脾气,摔碗筷,或者表现出无精打采、不愿与家人交流吃饭相关的话题。情绪问题和厌食症状相互影响,孩子因为不想吃饭而情绪不佳,情绪不佳又进一步影响食欲,形成恶性循环。例如,一些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因为在学校与同伴产生矛盾等原因,回到家后吃饭时就表现出明显的烦躁情绪,进而出现厌食症状。这是因为情绪变化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导致与进食相关的激素分泌失衡,从而加重厌食情况。
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
由于食量减少、食欲减退等原因,孩子的体重增长会明显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对于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体重是反映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体重长期不增长或者低于正常增长曲线,就需要警惕厌食症初期的可能。比如,一个原本每月体重能增长0.5-1公斤的幼儿,在厌食症初期可能连续几个月体重增长不足0.2公斤,通过定期的体重监测可以发现这种变化趋势。这是因为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进而影响了体重的正常增长。



